[摘要] 历史周期率问题至今对我们党仍有很好的鞭策与警示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对破解历史周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自我监督的决心、勇气和能力,执政后党始终在完善自我监督的道路上探索前进,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监督体系,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举措。这条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内涵丰富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 历史周期率; 自我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8-0009-05
“历史周期率”,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被称为”窑洞对”的谈话中,讨论了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并且指出历史周期率问题仍然是对我们党很好的鞭策与警示。1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特别是强调自我监督,对破解历史周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自我监督的决心、勇气和能力,能够以自我监督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
放眼世界,政党如何应对执政的考验,也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难题。一个政党通过种种努力取得政权后,由于地位的改变、权力的腐蚀和利益的诱惑,往往会丧失进取精神和斗志,逐步背离党创立时的初衷,渐渐滋生消极情绪和腐败现象,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对此,西方政治理论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权力的腐蚀性、扩张性,执政党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的右手不能给自己的左手动手术)。其开出的“药方”便是实行多党制,以在野党制约、监督执政党,用多党竞争和轮流执政的办法来对执政党的权力进行监督。事实表明,西方多党制实行多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造成党派之间互相倾轧、纷争不断,影响社会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不时爆出腐败等政坛丑闻,甚至闹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象。就在公众日益对西方政党制度失去信任之时,党的十九大强调,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四个自我”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是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表明党正在卓有成效地探索依靠全面从严治党、完善自我监督来破解历史周期率这一千古难题。
所谓自我监督,就是党主动进行的、以先进性为基础,以党章和党规党法为依据,对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自我约束,对违背人民利益行为的自我纠正,以及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自我查处。这种自我监督和人民的民主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有助于促进和保证人民的民主監督。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政权更替的主要责任在执政者自身,如果执政者脱离人民、违背人民利益,就会逐步丧失执政基础。所以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是在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执政党加强自我监督,防止因腐败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提出并践行自我监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政党的新型政党,具有许多其他政党难以比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优势。
其一,党肩负着彻底改造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历史使命。这一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求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使党能够突破其他政党的狭隘眼界和自私本质,给了党自我监督的决心和勇气。
其二,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面临的复杂形势、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性质,使自我监督能够按照社会需要和人民意愿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并取得最佳结果。
其三,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能够保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自我监督能够在党中央领导下有序实行。既解决问题,又防止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保持全党的团结统一;既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又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其四,党制定了管党治党的基本遵循——党章和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保证自我监督得以依规进行,突破阻力、防止偏差。
其五,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为自我监督、自我改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效方式,并使这种自我监督得到人民的支持,又从人民的支持中吸取新的动力。
所有这些特征和优势,使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具有强大革命领导力、社会动员力的政党,而且成为具有强烈的自我监督意识、坚定的自我监督决心和强大的自我监督能力的政党。这是党能够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始终在完善自我监督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党的十八大后自我监督发展到新高度
党执政后的历史,既是带领人民艰辛开拓,取得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一以贯之地加强自身建设,以自我监督、自我改造成功地应对执政考验、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历史。
党对于执政条件带来的考验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提出“进京赶考”,表现了强烈的自我警醒。宣誓共产党人“决不当李自成”,即要防止农民起义领袖“打天下十几年,坐天下几十天”,很快陷入周期率的历史悲剧。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把夺取全国胜利看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践方面,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制定了七条反腐蚀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严肃处理极少数干部出现的贪图享受、腐化变质行为,果断处决了两个由革命功臣堕落为人民罪人的巨贪,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震慑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作出这一重要决定时说,正是为了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甚至20000个干部,才必须对于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处以极刑,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严于律己,对严重贪腐行为毫不手软的决心和勇气。1949年,中国共产党决定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机构。党实行严格的自我监督是一以贯之的。正是由于采取严格的自我监督措施并和人民民主监督相结合,才在总体上保持了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执政考验新情况,把党的执政地位与改革开放事业、市场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变化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提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在管党治党、自我监督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定信心,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定程度存在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刮骨疗毒的坚决态度带领全党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性锻造。
这次斗争围绕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进行,旨在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当、部署全面、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为自我监督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以改造思想、提高思想觉悟为基础,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我约束的意识更为牢固;提出和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调自我监督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对选人用人失职实行责任追究,使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制定贯彻八项规定,并采取一系列后续措施,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狠刹不正之风顽疾,让多年来被视为老大难的问题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坚定了全党自我监督的信心;以反腐惩恶、打虎拍蝇为关键性举措,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并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有力地彰显了自我监督的效果;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了党内监督,丰富了自我监督形式;制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开展党内监督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规保障。
實践证明,一个先进的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只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举措,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监督搞好反腐倡廉建设,完全可以自己为自己治病、动手术,使一个大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
不断完善自我监督体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举措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党的十九大后,党既肯定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党内政治生态好转的事实,又强调党内仍然存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提出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为自我监督提供了更充足的理论依据和更强大的动力。自我监督的难点和重点是监督权力。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党的十九大制定了一系列执政党自我监督新举措,核心是完善自我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这个体系的要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形成“五加二”的党建格局,要求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格局强调了制度在自我监督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把纪律列为五项基本建设之一,突出了纪律作为党内监督决定性手段的意义。为把纪律挺在前面,党的十九大充实了纪律的内容。
一是特别增加了生活纪律的要求。生活方式并非小事。马克思参与制定的第一个共产党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就规定,“盟员的生活方式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反腐败斗争经验也证明,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化、经济贪婪与生活奢靡于一身,而不少人是从生活上被打开缺口的。为满足追求腐朽奢靡的生活需要,大肆贪占国家资财,进而在政治上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这是许多人堕落的轨迹。鉴于此,对党员干部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是自我监督的深入,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也是对干部的爱护。
二是强化了执行纪律的科学性,提出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些党员违法乱纪也有一个从轻微违纪到严重违纪,从严重违纪到严重违法的过程。前些年的一个教训是,监督失之于宽,纠正又失之于晚,乃至以信任代替监督。其实,人是会发展变化的,即使一些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时还不错,如果因为信任而放弃监督,在权力腐蚀和利益的诱惑下,曾经被信任、寄予希望的干部同样会滥用权力,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这是严重的教训。鉴于此,“四种形态”强调在问题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四种形态”分别对应的问题严重性是递增的,而所涉人数是递减的:发现苗头及时提醒、严肃批评;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侦查的成为极少数。“四种形态”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治病是为了救人,是党一贯倡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新形势下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特征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以及党员民主监督相结合。为推进党内监督的系统化,党的十九大既突出监督的重点又强调监督的全面性,弥补短板。毫无疑问,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监督的重点,党章既强调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又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同时,要求监督向基层延伸。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以往党内监督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基层发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不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往往具有顽固、反复、变异的特点,严重影响党群关系,需要重点加以解决。为让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一是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和具体化,巡查加大了惩治群众身边腐败的力度,畅通了基层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巡视和巡察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疏而不漏的监督网,让监督延伸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解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难题。二是赋予党支部监督职责。党章第一次明确确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为党支部监督党员提供了可靠的法规保证。三是发挥党组在落实基层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章规定,党组的任务之一,是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上述措施有助于及时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小官巨贪”现象,有效地消除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为自我监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中国历史经验表明,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也最难根治的腐败之一,党的十九大后,党内监督不仅强化了对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而且扩展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要求抓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的完整体系,包括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这是选好苗子,为选拔使用干部做好基础性工作,干部有了基本的党性修养、筑牢了信仰之基,廉洁从政才会有思想政治基础;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知事识人把“知事”和“识人”结合起来,既是选拔的基础,又是选拔后管理的要求;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这是在干部工作中把好入口关和提拔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位的关键环节;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 的从严管理体系,事实证明,如果重选拔轻管理,会使选拔上来的干部发生蜕变,必须把选拔和选拔后的管理结合起来;建立 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对干部的监督不仅防止干部“不出事”,还要让他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为此必须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进行正向激励。上述五大体系,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涵盖了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而且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让干部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能够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
第四,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制度创新,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并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职责和调查手段。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是共产党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补性,二者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不仅需要使党内监督覆盖所有党组织和党员,而且要构建国家监察体系,对党内监督覆盖不到或者不适用于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纪律检查机关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解决了检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檢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不衔接、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总之,党的十九大打造的监督体系将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受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自觉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达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这个监督体系会形成“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党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在发展中增加福祉;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和拥护党,从而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这条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内涵丰富的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姚桓,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特约研究员;北京党建智库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 / 许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