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正东
【摘要】目的 对高血压(湿热证)患者采取清中饮、针灸联用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湿热证)患者4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觀察组21例,加入清中饮及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湿热证)患者采取清中饮、针灸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清中饮;针灸;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7..02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引起心、脑、肾和视网膜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较差,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特色疗法逐渐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将对高血压(湿热证)患者采取清中饮、针灸联用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湿热证)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中医辨证为湿热证型。排除标准:(1)传染性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2)近期内(半年)有心脑血管意外、严重哮喘、肾功能衰竭、重大手术等患者等。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3.27±5.76)岁,平均病程(6.45±2.11)年。对照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3.34±5.80)岁,平均病程(6.38±2.17)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80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清中饮+针灸治疗,清中饮药方组成:车前子10 g,枸杞子、白菊花各5 g,制成茶包,以茶饮方式服用;针灸取足三里、太冲、风池、曲池等穴位[1]。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分下降≥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下降30%~7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x2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清中饮、针灸,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VS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清中饮、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辅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清中饮的主要成分为车前子、枸杞子、白菊,具有化湿利水、滋养肝阴、清热泻火的功效,清热降压效果良好。现代药理学认为,枸杞子能够调节血脂水平,白菊花能够舒张血管,而车前子也具有良好的抑制RAAS系统、利尿效果。针灸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非药物疗法,通过穴位刺激,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同时,刺激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效果[3]。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湿热证)患者采取清中饮、针灸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攀攀,张 异,宋 瑶,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近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0-94.
[2] 尚倩倩,王 蕾,王忆勤,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1):138-142.
[3] 刘宝宏,金 立,舒 锦.针灸法结合氢氯噻嗪及缬沙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4):102-103.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