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
【摘要】目的 探索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提升护理质量。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急诊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并有效减少患者的并發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1
本文通过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提升护理质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2~65岁,年龄均值为(45.15±2.09)岁;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3~73岁,年龄均值为(45.54±2.11)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常规的护理方法为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抢救等。急诊护理干预则包含及时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相关管理措施,并及时查看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呼吸停止和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患者呼吸辅助机,辅助呼吸。另一方面,还应该迅速扩充患者的血容量,严密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谨遵医嘱用药,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检测和管理,必要时及时抢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成功抢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车辆化,一方面,给予出行更多便利的同时,另一方面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使得创伤性的休克患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根据临床实践的大数据表明,高效的急诊抢救活动以及高质量的急诊护理活动能够为创伤性休克患者赢取更多的有效抢救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对此,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身体健康的要求,医院应当高度重视急诊护理科的建设工作,加强对于普通的急救创伤休克的救治的同时,应格外加强对于紧急情况下的创伤休克的护理救护能力,具体来讲,在很多细节上都要竭尽全力,从调整患者体位到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减少体内酸代谢物蓄积,赢取更多抢救时间。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干预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患者有效抢救时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以及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医院应当加强对于创伤性的休克患者的救治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 瑾.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7-229.
[2] 李永领.二胺氧化酶与D-乳酸在创伤性休克大鼠中的变化和意义[A].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2011: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