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双霜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6-142-03
摘要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啦啦揉项目逐渐备受欢迎,其在高校中的技术训练方法也不断受到关注。适宜负荷训练作为—种训练原则,不仅可以预防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还可以提高运动成绩。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中的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的运动负荷量及损伤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探讨适宜负荷训练对啦啦操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作用。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和有效的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同时为适宜负荷训练在啦啦操中的运用和推广做出进一步贡献。
关键词 啦啦操 适宜负荷 运动损伤 预防
啦啦操作为现代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集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最初多出现在美国NBA、棒球、橄榄球等比赛现场,主要为美式足球中呐喊助威的活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项普及性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高校啦啦操专项运动训练中,未能很好的监控运动负荷,多数会在比赛前加大训练量,超量负荷的运动训练就会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发生身体各关节和部分的运动损伤。而少量的负荷训练又会使运动员达不到相应的技术水平,使运动成绩受限。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啦啦操运动员训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适宜负荷训练的重要性,探讨适宜负荷训练在啦啦操专项运动中的运用,为啦啦操的专项训练提供参考,对降低和预防啦啦操运动员受伤、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及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适宜负荷训练在啦啦操中的运用及影响、武汉体育学院95名啦啦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适宜负荷运动训练参考数目、中国知网上有关运功损伤学术论文,结合高校中啦啦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情况加以分析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啦啦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来展开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0名啦啦操运动员并发放问卷,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5份。在以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情况和运动成绩为问卷名称,对训练量、损伤率、损伤原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在发放问卷前进行问卷效度检验,调查结果为该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数据分析。
3.数据统计法
将调查数据通过表格进行整合分析,并针对武汉体育学院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和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4.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数据统计分析进行归纳整理,做出逻辑分析,得出论文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适宜负荷原则及运动负荷构成
1.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适宜负荷是一种运动训练的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运动负荷的构成
负荷量,一般包括运动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通常为运动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难度等。
(二)高校啦啦操运动员运动负荷、损伤及运动水平调查研究
1.运动负荷与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在对武汉体育学院100名啦啦操运动员调查问卷中发现,大學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在有效问卷95名运动员中,仅有13名同学未受过伤,受伤人数为82人,受伤率为86.3%,平均每人受伤1.65次(如表1)。
由表可看出高校啦啦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受伤情况。通过对身体损伤部位进行调查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从表中看出,损伤部位多为关节部分,受伤率最高的为踝关节,依次是腕、肩、膝、腰、小腿、大腿、肘。在啦啦操运动中,几乎大部分动作都是依靠踝关节来完成的,而踝关节肌肉又不容易得到锻炼,韧带较为脆弱,因此,会受负荷量的大小和动作技术成熟度的影响,在训练上要特别注意踝关节的保护,减少身体局部负荷过大,加强局部肌肉力量,降低损伤程度和预防损伤的发生。所以,在专项训练时要注重适宜负荷训练,加强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加强防范,避免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成因分析
同时对高校啦啦操运动员受伤原因做了调查研究。(如图3所示)从82名有过运动损伤的啦啦操运动员中调查统计得出,有91.5%的啦啦操运动员认为训练时间长、强度过大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技术欠缺占73.1%;训练或比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占24.4%;心理素质过差、场地设施欠缺及其他因素都会造成运动感损伤。因此,在调查结果中,超量负荷训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3.适宜负荷与运动水平调查研究
适宜负荷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超量恢复”,人体由运动量所引起生理生化的反应为衡量训练负荷的指标。超量恢复的大小及持续时间取决于物质能量消耗的大小,运动员运动负荷量越大,机体能量物质消耗过多,恢复就越慢;反之,运动负荷量过小,超量恢复则不明显,人体机能发展不到最高水平,只有运动达到适宜负荷量才能达到提高训练运动水平的效果(见表4)。
从表中可看出,第一组运动负荷量较小,肌糖原消耗少,则超量恢复小;第四组运动负荷过大,能源消耗过多,未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机能;第三组工作后肌糖原恢复最为明显。因此,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以使肌体做出适应性的有利于反应。
运动负荷量度与运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运动负荷量过小时,对机体的刺激程度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当运动达到适宜负荷量度时,运动水平具有相对高度,运动成绩较为优秀;当训练超量负荷时,容易产生疲劳,运动水平会降低。通过对95名啦啦操运动员运动时间与运动水平成绩调查可得出以下图表。(如图5所示)
在啦啦操运动中运动员水平等级中可分为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国家健将等,图中纵轴1、2、3、4分别代表着运动等级,横轴则代表在相同运动强度时的运动时间(小时)。从图中可看出,运动时间过短,负荷量不够时,运动水平相对低;运动时间恰当,负荷量度适宜时运动水平较高,运动成绩呈上升的趋势;当运动时间过长,负荷过大时,身体机能恢复较慢,影响运动水平,运动成绩呈下降的趋势。因此,运动负荷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三、适宜负荷在啦啦操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一)适宜生理负荷在啦啦操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运动员适宜生理负荷是采用机体在生理、心理和生化上所反应出来的应激水平来进行综合衡量,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制定出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训练计划。对于不同目的,训练内容要合理按排适宜运动负荷训练。
通常,对于新授课内容,啦啦操运动员的焦点在于动作技术的学习上,教练员一般采用较小的负荷训练让运动员掌握新技术动作(例如跳跃、翻腾、抛接等技术动作);对于专项素质和提高体能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运动水平等采用大强度的高负荷训练以达到提高和巩固专项技能体能的目的(如啦啦操基本步法、手位练习,平板支撑腹部练习、腿部力量练习、柔韧练习等);对于比赛负荷,是为了表现运动员的最高运动水平,基本上由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决定。
(二)适宜心理负荷在啦啦操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长期从事啦啦操专项训练的运动员要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具有最大限度的动员运动员肌肉、神经系统的心理能力,因此动机是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训练指标的完成度、比赛的胜负、运动员身体情况及社会因素均会使运动员产生不同的心理负荷。运动员在心理承受负荷状态时,要注意对其的恢复,变换训练场地、创新授课模式,运动员的自我暗示均可对心理负荷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据研究表明,经过训练运动员机能可动员90%,通过动员特殊的心理状态,其机能会略超过90%。关注运动员心理负荷和调动其积极情绪,可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负荷能力和激发相应的运动能力。
四、适宜负荷对啦啦操运动训练的影响
(一)降低和預防啦啦操专项训练的运动损伤
在啦啦操专项训练中,训练内容多为体能素质训练和动作技术学习,适宜的训练负荷量度可以使运动员身体肌能较快恢复,避免运动疲劳,降低和减少运动损伤。
(二)提高啦啦操运动员肌能和技能水平
适宜的负荷训练可以充分恰当的调动运动员的身体肌能,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不断提高运动的肌能能力,进而提高技能水平。
(三)有效提高啦啦操运动员运动成绩
适宜负荷训练在使运动员技能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运动成绩。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对高校啦啦操运动员负荷训练及运动损伤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运动负荷过小,对运动员身体肌能作用不大;运动负荷过大,会损伤身体。因此,适宜的运动生理负荷和适宜的运动心理负荷可以有效的预防啦啦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提高啦啦操运动员肌能和技能水平以及提高啦啦操运动员运动成绩。
在啦啦操专项训练中运动员需逐渐地、螺旋上升式地增加运动训练负荷的量度,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教练员需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力求准确地掌握和安排运动员运动负荷量度,不断监控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动负荷诊断系统,对运动员训练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在专项训练中注意负荷与恢复的协同效应,正确处理其相互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