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9-12 10:42田曼曼杜进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6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规护理

田曼曼 杜进军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抽签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像,且将患者实施分组观察,50例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为行为干预模式将其设定为干预组,另50例使用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干预模式应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性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行为干预模式;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症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酒精,一种则是其他类已知的损肝因素。据权威文献记载,在成人群体中,大约有20%至30%的人存在肝内脂肪过度集聚,而在这当中,大约有10%的人因出现持续性的肝损伤而发生纤维化进展,最终诱发末期肝硬化,给予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2]。而也有研究显示,较好的生活行为能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3]。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抽签法随机选用在本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像,且将患者实施分组观察,50例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为行为干预模式将其设定为干预组,另50例使用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2~60岁不等,平均年龄40.27±2.37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1岁不等,平均年龄40.23±2.3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可知其差距甚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而干预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给予患者进行行为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经常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以及赞美,若患者存在情绪异常变化,必须在短时间内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对其实施一定的疾病治疗宣教,使之能够意识到长期坚持治疗的关键性,并教会患者如何对治疗过程中的运动程度、饮食情况、体重变化、休息时长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叮嘱患者规范自身的生活行为,将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改善,针对患者无法有效处理的难题,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开导,同时对其实施一定的心理鼓励,此外,护理人员最好能够参与到患者所遇的难题中,并且积极与患者共同处理。患者接受1周的治疗以及运动锻炼之后,让患者对自身在这一周中的各项身体机能改变以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汇总,最后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归纳的内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在治疗的后期始终坚持遵循各种医嘱,并在治疗中形成逐渐培养成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理念,医护患之间可对具体病情进行探讨,以此制定出理想的治疗计划,进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降患者存在的生活坏习惯戒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出院后,应定期对其实施家访以及监督,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此能够将干预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调整过来,使得患者能够培养成较好的生活行为。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数为70分,分数愈高表明改善情况愈好)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0.0)对研究数值开展解析,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以(x±s)形式显示,取t实施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则选x2对其进行检验,若检验值P小于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行为干预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此法利用环境刺激,亦或是行为后果实施进一步改善,而在这当中,环境刺激关键在于为特定行为进行创造产生的机会,而行为后果则关键在于通过对某些行为进行改变,以此在今后提升一定的可能性或是降低一定的可能性[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行为干预模式,最先的是须对患者的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实施较为准确的评估,之后方可借助分析结果,进而设计出稳定性良好的干预环境[5]。在本研究中,经2.0结果可知,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行为干预模式应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性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花,梁 芳.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生活習惯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03):360-362.

[2] 白志冬,王 煜,许 芳,等.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05):465-468.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规护理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