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英 陈加辉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现代高校体育建筑的发展概况,指出对于高校风雨操场空间的应用不再是简单的模块划分,更应该多元化的利用建筑空间,同时结合绿色节能技术创造出更为人文化与科技化的高校体育建筑。
[关键詞]高校体育建筑;人文化;绿色节能技术;框架结构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7 - 0068 - 02
高校体育建筑的服务人群以及功能模块、管理方式区别于社会体育建筑。主要表现为,(1)社会体育建筑是服务于社会大众以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运动员训练为主,大多以场地内设有的观众席座的多少作为衡量体育馆的规模。(2)学校体育馆则主要用以体育教学等,同时视规模大小可以作为校内外竞技比赛、学生集会等,场馆内以活动场地为主,具有功能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一般中小型场馆可不设坐席以能够同时容纳学生的人数作为评判规模的标准。
1 设计背景分析
1.1设计任务
现有基地为矩形,地势平坦,环境良好。西侧为宿舍区,东邻室外篮球场,南邻田径场。要求拟建风雨操场总建筑面积2500㎡左右,室内活动场地应布置2个标准篮球场,体操室、健身房等功能。应根据建筑形式应与功能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达到建筑形式应与功能、环境相协调的要求。
1.2设计分析
风雨操场作为学校最具娱乐、运动性的综合建筑,内部运动空间的整体性以及辅助空间的便利性都是前期流线设计时的重点。应选择合理的平面布局,确保运动空间的相对独立,辅助空间相对集中,便于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小使用人员流线的交叉。由于内部篮球场决定了整个场馆的最小净高,以及大跨度不设柱的建筑形式决定了在风雨操场中结构选型的重要性,合理的结构形式不但能够提高场馆的使用舒适度还能大大降低建造时的经济成本。根据任务书中的功能要求,拟定风雨操场的平面形式为简单几何体,矩形平面。
2 方案设计
2.1场地设计
根据任务书,基地为一矩形,为了提高基地利用效率,同时周围环境相融合,拟定为一简单立方体。待建风雨操场基地被东侧篮球场,南侧田径场,西侧宿舍区三个方向的建筑所包围,室外观赏距离较短。于是在场地设计时做出一个下沉式庭院,将一部分建筑下沉,从建筑外部将一部分人流分开,不但减少内部流线的压力,还增加了室外景观,提高了建筑的灵动性。
2.2功能布局
调研多地高校的风雨操场,得出了本方案的设计构思,根据使用面积、使用功能以及建筑层高的要求,将建筑的主要功能通过门厅和一部分辅助功能相连通,合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层高要求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将三部分独立相连,同时可以容纳很多人的内部功能,互相又不产生影响根据流线合理设计,使得不同使用流线、空间高度和结构形式得到了最优化。体现高校体育建筑最具活力的一面。
2.3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是以彰显体育建筑的动感与活力,同时结合绿色设计。顶部门式钢架形成的层间玻璃幕墙减弱了顶部大体积篮球场带来的压迫感。同时,柔和的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立面材料采用陶瓷板幕墙,其具有易清洗、防噪、热工性能较好等优点。在东西两侧斜向墙间设计的窗户,在不影响室内通风的情况下,减少室内眩光的形成。
2.4节能设计
(1)太阳能节能技术场馆屋顶弥补太阳能光伏阵列,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热能、电能供场馆使用。(2)地源热泵型空调技术该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地下浅层的地热资源也就是地能。主要就是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在冬季是可以有效的提供热源,在夏季可以提供空调的冷源,工作机理是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合理的发掘出来,然后通过技术提高温度实现供暖,在夏季将室内的热量取出,通过技术释放到地能之中。(3)合理利用结构形式利用门式钢架的垂直高差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利用漫反射,将光线均匀的引入室内。同时利用“烟囱效应”利用贯穿建筑的竖向空腔,实现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和降温。(4)合理选择高效的光源在建筑物立面照明采用显色性好,且光效高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以及采用内光外透型照明,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建筑物轮廓照明,可以使用优质发光二极管以及led灯带等。
3 结语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我国高校体育建筑趋向建筑功能多元化发展、环境与建筑想融合、新型节能绿色环保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的朝着“以人为本、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乐音.当代体育建筑生态化整体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1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