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效”统一 打造出版精品

2018-09-12 10:38周玄
老区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统一

周玄

[提 要]出版精品图书是出版业的永恒主题和追求,是每一名出版人应有的职业情怀。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编辑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图书选题策划,健全完善有利于保障精品图书出版的体制机制,出版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图书。

[关键词]出版工作;精品图书;“双效”统一

[作者简介]周 玄(1989—),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北京 100037)

出版精品图书是出版业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一家出版社、每一名出版人應有的职业情怀。图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精品图书是社会精神、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它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场效益好的优秀作品。出版社肩负着通过出版精品图书,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要求出版工作必须把生产精品图书作为头等大事,努力出版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打造出版精品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当前,我国新书品种爆发式增长,但数量增长了,图书整体品质并没有明显提升,一些出版社库存积压严重,市场现实倒逼出版社必须在精品出版上下功夫。实践证明,精品图书是出版社的形象产品、无形资产,也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要打造精品图书,首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创作,再到编辑加工,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精品意识。

(一)出版社要有图书精品战略意识

图书精品战略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事关出版社发展全局,涉及出版社总体发展思路、整体设计规划、全面管理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以“导向引领、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为核心的图书精品战略,能够推动精品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版社要通过实施图书精品战略,使各种资源向精品图书集中,进而形成名牌图书、品牌出版社效应,形成特色、阵势和规模,并由此带动图书出版整体质量的提高。当前,出版社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必须抓好重大主题出版,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出版工程、自然科学精品出版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要组织开展好“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工作,积极推动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强化进度检查,加强质量监管,抓好规划项目的落实。

(二)出版社要有打造出版形象意识

良好的出版形象是体现出版社特色、出版精品图书的精神支柱,是出版社繁荣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核心竞争力。出版社良好形象的形成,要靠精品图书的出版才能实现。出版社通过不断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图书,树立独具特色的良好形象,就可以赢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就能够拥有一批优秀作者,从而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可以持续开发的读者资源,形成图书出版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出版形象还能很好地调动出版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充分释放自己所蕴藏的出版潜能,大大提高精品图书出版的工作效率,推动图书精品战略的实施和出版社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建品牌和发展品牌。要通过准确的形象定位、有效的形象策划和传导,实现自身优势的扩大、知名度的提高。

(三)出版社要有创新和原创意识

图书出版内容为王,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出版社要想在图书市场上占得先机,必须把创新意识贯穿出版生产全过程,使创新成为出版工作由“高原”攀向“高峰”的强劲动力。只有创新,才能立足市场、预见热点;只有创新,才能打造高格调、高品位的图书,才能令图书“常出常新”、魅力不减。因此,出版社要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体现各自的图书出版特色,形成竞争的差异化。图书出版创新意识的树立,需要弘扬原创精神,把原创出版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原创独创,最大限度地张扬原创力。要培育有利于原创出版的良好环境,推出更多富有创意、具有个性的原创精品。

(四)出版社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图书质量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形成精品的必要条件。图书市场的竞争最终就是图书质量的竞争,没有质量意识的提高就没有精品图书的出版。出版社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大对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质量和印刷质量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精品图书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需求,或是具有学术引领和学术创新价值,或是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价值,或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上乘的大众图书。精品图书在编校方面要精编细校进行打磨,使图书完全符合甚至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没有过硬的编校质量就没有精品力作。在装帧设计方面,它的外在形式表达必须忠实地反映内容,体现高尚的审美情趣,符合主流的文化价值,并在这个基础上展示个性表达和艺术创新。在印制质量方面,其所用的制作材料,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印制简洁大方,符合绿色出版的健康理念,绝不能简单地把豪华包装作为精品图书的代名词。

二、打造出版精品要加强专业编辑队伍建设

出版社的核心资源是人,精品图书打造的主要推手是编辑。编辑是精品出版的重中之重。策划和编辑图书精品,编辑的知识结构与学术背景、学术判断能力、学术对话能力是关键。当前,有些出版社由于存在图书出版规模与相应的编辑力量和编辑水平不够的突出矛盾,因而导致一些编辑的编校工作出现质量问题,使得一些本可以成为精品的图书大打折扣。愈是这样,便愈加凸显编辑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出版社应高度重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编辑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一)要提高图书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

图书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政治敏感度。如果不重视对编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保证图书内容的质量。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培养教育,使图书编辑在潜移默化中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之在图书出版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导向,自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使出版的图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精品图书。

(二)要磨练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就出版行业而言,图书编辑工作兼具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与技术性,如果编辑本身具备极强的工匠精神,那么经过他打磨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精品。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首先应体现在对文字的编辑和加工当中,要有敬畏文字的精神,把文字看作是神圣的,怀着对文字的敬畏之心,用心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让这种魅力经过自己的精心打磨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钻研,将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升华为艺术。要培育图书编辑的工匠精神,一方面取决于编辑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出版社的扶持和培养。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应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出版社作为企业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不能用不正确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人为地将工匠精神与经济利益二者分割开,导致一线图书编辑为了保全经济利益而牺牲工匠精神。而是应该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编辑树立正确的出版价值观,不断修炼内功,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精品图书。要通过传帮带,将优秀编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编辑,使他们用一流的心性和技术,编辑出版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在工作实践中磨砺出工匠精神。

(三)要加大图书编辑的培训力度

在编辑素质的养成过程中,对编辑的培训工作,是帮助他们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培训不仅有利于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有助于编辑找到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促进出版人才的升级,打造编辑高手、出版能手。培训不但要有具体的编辑业务培训,还要有职业感觉、职业感情、职业尊严的培育,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荣誉感。当前,一些出版社对编辑的培训不够重视,强调工作忙、人员少、任务重。这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发展的错误思想作祟,与打造精品图书的要求背道而驰。还有一些编辑缺乏参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缺乏动力和热情。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些培训脱离需求,联系实际工作不紧,学习培训内容与解决编辑工作实际问题脱节,涉及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多,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较少,满足不了编辑成长中大量增长的“充电”式培训需要,不能很好地发挥培训在提高素质、解决问题上的应有作用。因此,要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制定系统的编辑培训计划,做到理论教学与指导实践相统一,切实在编辑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方面取得实效。

三、打造出版精品要注重抓好选题策划

选题是图书出版的起点和源头,成功的选题策划是精品图书出版的前提。图书选题的优劣决定图书质量的好坏,没有优秀的图书选题,就没有精品图书的出版。在选题策划上能否棋高一着,是衡量一个出版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出版社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一)策划好重点图书选题

重点图书的出版不仅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而且反映一个出版社的风格和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出版社每年年初都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策划一批重点选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关注与现有产品线相关的高端出版资源并适时将其转化为选题。当前,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就是要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做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选题出版策划工作。把反映社会现实、贴近群众生活并为广大群众所热切期盼的图书作为选题重点。要集中优势力量做好某一类或几个门类的重点选题,强化自己的出版特色。

(二)优化选题结构

选题结构是一个出版社所制订的选题整体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指整个选题计划由哪些种类的选题所构成。对于出版社而言,选题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联成整体,体现特色,决定了出版社的成败与否。因而要适当控制出书品种,调整、完善、优化选题结构,做到布局合理,集中优势资源生产精品。在制订选题计划时首先要立足于本社的实际,明确自身的出书范围、出版实力和传统优势所在。如果一家文艺出版社非要出从未涉足过的科技读物,这不仅会影响选题结构的合理构建,还容易造成重复出书。出版实力包括编辑力量、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分工的出版社,其出版实力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选题结构要立足于这个特殊性。出版社在长期的图书出版中,会在出书结构、出书内容、出书特点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精品图书品牌,形成各自的传统优势。在选题结构中立足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选题构建时,要对各个种类的选题进行目标定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和捕捉大量市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所包含的多种因素出发, 对选题的内容、特点及其在整个选题结构中的位置作出论证和评判,然后再作出理性的、台乎逻辑的判断,使出版社的选题结构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充满创新的鲜活状态,力争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的以精品图书的出版为引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选题策划要尊重市场规律

真正的精品,需要在健康的市场中得到检验。图书精品不仅取决于它的内容能否反映时代呼声,展现时代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取决于其选题策划能否依据市场规律办事,是否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因为一本图书是不是精品,最终要看它进入市场后,是不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得到他们的认可。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图书审美的真正鉴赏家和评判者。只有既切合时代命题、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又能被大多数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图书,才算是真正的“精品”。那种一出版就躺进书库,一辈子再没有读者的书,哪怕作者再大牌,主题再突出,也不能称之为精品。作为图书出版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出版社要以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的渴望和对知识技术的期盼为目标,在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抓好选题策划,这样才能出版适销对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图书,努力实现图书出版的市场扩张和效益扩张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四、打造出版精品要建立有利于精品出版的制度和机制

作为图书出版的规划者、组织者和出版者,出版社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品图书出版保障机制,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制约等环节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人、财、物到位。要把出版行为中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出版策略、人力资本、时间安排、资本运作和效益考核纳入整个精品图书出版过程中,使精品出版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的追求。

(一)建立和完善项目责任制

图书出版的项目责任制就是以图书作为项目,在出版过程中,以项目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并以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的一种管理模式。出版社的传统组织结构高度集权,下级缺乏能动性。编辑各自为政,封闭自守;各职能部门之间少有横向联系,易产生脱节和矛盾;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慢,很难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这与打造精品图书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项目责任制实行跨部门组合,既有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组织性又有项目制的灵活性,使出版社长期以来积累的优势不会因部门分割而无法形成竞争合力,有利于结构调整,资源重组,调动编、印、发、财、办等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项目责任制的正常实施是责权利统一的保障,能否选准用好项目责任人,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从舆论环境到政策措施,从工作协调到奖励政策,都应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为发挥其专长和积极性而适度倾斜。项目负责人是事实上的首席编辑,是这一项目的领军人物,出版社在为其创造成长环境的同时,要严格要求,悉心指导。

(二)建立和完善责任编辑制度

责任编辑制度是以人为中心,责任具体化的集中表现。建立和完善责任编辑制度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体现了责任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和各个环节的重要地位。在图书的成书过程中,责任编辑负责成书过程的运作、协调并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决策中,对图书的內容及装帧质量负有极大的责任,决定着其所编辑的图书能否成为精品。作为主体,责任编辑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包括对作者、对读者、对社会的责任。责任编辑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对作品精雕细琢,不仅要保证原著的风格特点和正确观点,更应运用自身所长,审读加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要以强烈的责任心把好关、审好稿;要有大局意识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图书的深远社会影响。只有具备这种“责任心”,才能生产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高质量图书精品。

(三)建立和完善责任校对制度

责任校对制度是保障图书质量最根本的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校对过程中校对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书稿进行规范、校正,这是图书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加深,电子版稿件数量逐渐增多,原稿质量逐步提升,一方面工作更加方便高效,另一方面也使得编辑常常忽略或不重视校对工作。其实要确保图书质量,绝不能编校合一,以校代编。在校对环节上必须坚持“三校一读”的工作程序,即要由担任责任校对的三个人分别进行校对,把好每个校次的质量关。重点图书、工具书还应增加校次。通读是校对过程中最后一道关口,通读时要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把差错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二校、三校和通读,要规定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四)建立和完善业绩考核制度

出版社要加强检查考核制度建设,把出精品作为资源配置、资金扶持、评奖评优、社会效益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图书项目完成后,要对其内容、编校、设计及印制质量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优秀的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要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让编辑在精品生产中不但无后顾之忧,而且有荣誉感、成就感。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效益考核硬、社会效益考核软的问题,从完善基础制度出发,积极推进出版社社会效益考核工作。对于承担重大项目和精品图书出版的编辑,要以考核其社会效益及完成质量为主。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检查考核制度,保证精品图书出版专项经费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等,充分发挥其对精品出版工作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全国统一行为图鉴
淝水之战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等数学(一)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等数学(二)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