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2018-09-12 18:54海淞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8年1期
关键词:知青教育局云南

1977年的冬天,激越而清脆的铃声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的高考考场重新响起,曾经一度秋风萧瑟的大学之门,终于以考试录取的方式,向翘首以盼的莘莘学子打开。作为亲历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历史性转折的老教育工作者,十年前,曾任云南省教委主任的海淞在《云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回顾30年前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他感慨,是全省上下心系人才培养、教育兴国的共同努力,才使当年的招生工作得以顺利圆满完成。十年后,在纪念高考恢复40年之际,本刊特转载这篇文章,借此回望当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共同见证云南高考留下的坚实足迹。

数十万知青圆梦大学

云南是全国有名的“知青王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大批内地的“支边青年”来云南安家落户,支援建设边疆。1968年“文革”期间,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城市,每年都有大批高中或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来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临沧等边境地区“上山下乡”,加上昆明知青,一共有30万人之多。满怀热血的广大知识青年,为云南的边疆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力量,但也在青春年少之时失去了续学读书的大好时机,许多人渴望通过大学来改变现状和命运。

1977年冬恢复高考时的招生文件,明确将“上山下乡和回乡知青”列入高考招生对象,并将报考年龄“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这无疑给处于困惑、迷茫和动荡中的知青们圆梦大学带来了希望。特别是1966年至1968年毕业的“老三届”高中学生,在恢复高考时,绝大部分都超过了正常年龄报考线,最小的也有25岁。高考报名期一到,他们便潮水般涌向各地设置的报名点,并放下手中的劳动工具,寻找出蒙尘多年的课本,以华年将去、只争朝夕的精神彻夜苦读、精心备考,走进了阔别多年的学校和考场。据统计,1977年至1978年,云南全省参加两届高考的考生一共有35万人,其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就有20万人左右。有相当一部分知青以优异的成绩被省内外各大专院校所录取,获得了续学深造和求知成才的机会。

运送试卷动用战备物资

1977年11月,在当时的云南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我省恢复高考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当时,省教育局从有关单位抽调了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精兵强将”成立了招生办公室;抽调云南大学等高校和部分中学各学科的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命题组,按照教育部选拔考试的要求,以不脱离高中教材、选拔优秀人才和结合云南省情的命题原则,在半个月内就命制出融基础性、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有一定区分度为一体的高考试卷。同时,各项考务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时,全省有128个县,尽管一些边远县和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考务条件十分简陋,省教育局还是“创造条件、就近设考”,全省共设置了300多个考点,8000多个考场,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至两个考点。

令人忧心的是,十年“文革”之后,整个国家经济萧条,物资十分匮乏,我省印刷试卷所需的纸张尚无着落,“洛阳纸贵”重现于世。试卷印刷刻不容缓,省革委紧急调用全省各地的库存纸张,并选择当时设备和技术条件最好的云南新华印刷厂,用9天9夜的时间赶制出100多万份试卷。为运输这些试卷需要2000多条麻袋来分装和铅封,在当时麻袋是防洪和战备的专用计划物资,各部门无权动用。省教育局立即请示省革委,领导当即拍板,高考是全国当务之急的大事,先用后补,责成有关部门立即征调,使这一迫在眉睫的困难得到解决。鉴于当时有很多地、州、市、县教育局没有设置保密室和专职保密人员,为保证高考试卷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万无一失,省教育局又从高校抽调出一批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和教师,肩扛手托地乘长途公共汽车,将这些装有试卷的麻袋于临考前直接送达各考点,使当年的高考顺利进行。

特别补录挽救300余名考生

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试卷评阅经过了“三道关口”。第一次初评由各地州组织高水平教师完成,第二次又由省里组织高校教師复评,此后,再由大学、中学的骨干教师进行检查核对。统计分数也是抽调了各高校和有关部门的会计人员,以算盘统计分数的方式进行。按教育部当年分配的招生计划,省内外各高等院校在我省一共录取8000多名考生。然而,在1978年元月下旬,招生工作扫尾阶段,却发现有325份上了分数线的考生未被录取,其中有不少高分。这些考生只有试卷,没有档案材料和单位的政审材料。查其原因是一些单位以“政审不合格”的理由将材料擅自卡下,未报省招办复审。

为了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省招委责成省招办立即调阅了这些考生的材料,对其政审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省委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按照邓小平有关恢复高考招生重“本人表现、择优录取”的重要指示,与会同志以“热情关怀、实事求是、正确对待”的态度,对“文革”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犯有某些错误的考生、家庭出身“不好”或父母有“问题”的考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思想,作出了由省招办进一步复审、按择优原则补录的决策。由于当年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指标也全部用完,省招委特事特办,并报教育部同意,在省内各高校增加招生指标,一共录取了315人,挽救了这些几乎失去求学机会的考生。这是我省当年恢复高考招生过程中的一次特别补录,充分体现出当时我省招生工作中的人文情怀和平等精神。

猜你喜欢
知青教育局云南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奚爱国
把根留住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云南艺术学院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尖耳兔小电之志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