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业全面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教育的大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良好机遇,需要大量懂技术、会营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亟待更新和调整。本文针对智慧旅游对人才的需求,探究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不合理因素,力求找到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点,为未来旅游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招生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和旅游管理类专业5个专业。全国共招生5.8万人,毕业4.9万人,在校22.1万人。其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498所,全国共招生3.4万人,毕业4.1万人,在校14.8万人。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202所,全国共招生1.5万人,毕业3 885人,在校4.6万人。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院校103所,全国共招生5 054人,毕业2 828人,在校1.8万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口相当大。另外,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依然和传统模式下的学生一样,无法跟上智慧旅游的步伐。
一、智慧旅游概述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它融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我国2011年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2015年1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储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解答,以促进智慧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智慧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旅游教育的发展遇到良好机遇,亟待进入调整、深化、改革和提高的发展阶段,为了培养更多懂技术,懂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复合人才,满足行业对旅游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构建创新型培养方案及对专业课程进行升级与改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专业深层建设。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1.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在游客对旅游通过各种网络沟通工具进行咨询或交流时,后台将会收集到海量的游客访问信息,这些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新的数据或者链接,包括浏览的网站、顾客需求、咨询的内容、特殊的要求、提交的订单、顾客评论和投诉等,这些信息非常大,往往会让旅游业者毫无头绪,但仔细整理便能找到旅游者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和花费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荐和设计产品。其中,顾客在网络的评论,特别是差评,会通过网络传播和扩散,破坏企业原有的形象,因此,正确看待和使用顾客评论已成为数据整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服务沟通能力和网络营销能力
旅游服务工作者大多数时间是面对面的服务,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BTC、OTO、OTA模式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出家门,一个鼠标便可落实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网络或移动终端的预订已成为服务主流形式,因此,良好的网络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已不容小觑。
3.信息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及运用能力
高科技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需要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加以利用并发挥作用。旅游資源开发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极游、太空游、邮轮旅游,以及热气球旅游、玻璃栈道、高空索道、高空观光等旅游方式已成为可能。旅游服务的高科技化,如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景区实时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饭店管理系统、自动入住系统、视听监听系统、APP和微信公众号及在线评价系统等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比如,2011年10月,香港旅游发展局与国泰航空公司联合推出“香港·AR旅游导览”手机APP,结合详细的脱机地图及GPS定位技术。2011年12月又推出应用“扩展实境”技术的智能手机旅游程序——“香港·都会漫步游”手机APP,这两款应用软件都可离线使用,大大方便了境外游客,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旅游业者服务内容。
4.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服务能力
当今旅游业已进入产业化、大众化、个性化和移动化的旅游时代,旅游者更加注重追求自我、释放身心、融入当地生活的深度体验旅游。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使得旅游业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接收图片、视频、音频和AR导览等互联网资源功能的运用,使得旅游服务的完善和创新成为可能,并发挥重大作用。旅游个行业的服务因此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创新能力凸显。在这方面,携程提出了精益服务的理念。据悉,在携程的精益服务中,订一张机票,预订流程有20个环节、61个KPI指标和211个可以完善的“缺陷点”;预订旅游度假产品有39个环节、166个KPI指标和266个可以完善的“缺陷点”;订酒店有15个环节、60个KPI指标和114个可以完善的“缺陷点”。而这些指标的实施,也在考验着旅游行业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二、智慧旅游时代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层次定位模糊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企业的需求,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普遍偏低。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熟悉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及行业通用礼仪和交往规则,熟悉旅游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程序、基本技能与服务规范、能熟练应用管理学知识、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具备在旅游机构和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与潜质。
(二)课程内容脱离智慧旅游的实际,落后行业发展
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已经进入智慧旅游的时代。学生使用的教材可能是最新出版的,但从写作到出版再到使用需要一个过程,学生从学习到毕业后使用,已不能适应当时行业发展的实际,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改革,不仅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也是对社会发展和未来行业所需人才的一种预测,因此对课程体系设置如何体现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一,课程内容老化,偏离旅游行业实际。大部分学校依然是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内容的增减或适当调整,与旅游业的联系不强,与智慧旅游的要求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与智慧营销三个层面的要求相差甚远。
第二,对外语类课程内容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小语种的导游。对于大型团队或者国际交流性质的旅游活动,懂专业又懂旅游的人才缺口较大,智慧服务更是无法正常实施。
第三,课程内容创新性不足。课程内容一般是原有课程的增减,与原有的课程的差异性较小,未能真正满足个性旅游时代的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智慧营销的需求。比如,开设导游实物,服务对象是旅游团队,对智慧旅游时代的在线导游未能涉及,旅游者更加不能深刻理解地方文化的美。
第四,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差。课程内容依然是原有课程的压缩版,或者是替代版,比如,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而不是网络营销课程,智慧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涉及更少。开设旅游文化课程,未能强调地方文化的特色;开设交际礼仪课程而不是旅游接待礼仪。
(三)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目前,很多学院的专业课程基本采用的是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各类别的课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甚至相互脱节,未能就目前智慧旅游时代所需的课程进行递进式的设置和技能跃进式的设计,特别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调,忽视了“应用型”的要求。有些学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虽然调整为1∶1,可能是因为实践场所和实训条件的限制,难以在教学中实施,一般是集中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质量和效果难以控制。有些学校设置教学观摩和教学实习的环节,但基本流于形式,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与非专业的学生一样,并没有凸显专业优势,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弱。
(四)课程活动方式落后
目前,大多学校依然是教室里学习旅游专业方面的课程,而具体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未能感知,更何况有些院校的实验场所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已无法展示或者不能尽可能展示行业的实际。拥有网络实训室和物联网实验室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更加专业的旅游网络实验室、旅游业物联网实验室。这就造成了旅游行业的最新消息与学校绝缘,学校按照自身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如何获得来自行业第一手的信息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成了摆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又一难题。
三、智慧旅游时代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明析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
智慧旅游课程的建设思路应以“实用、前瞻、发展”为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更新课程设计的理念,设计明确而具体的培养目标,细分并明确技能培养目标。强化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技能并重,能力和技能目标的设置应以智慧旅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为基础,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
(二)调整课程内容,贴近行业实际
第一,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信息处理及信息管理类课程。在公共课程中增加管理信息的相关内容,在专业课设置上,增加“互联网+”相关内容,旅游电子商务、景区管理课程中增加在线管理和智能监控的内容,在旅游策划中增加智慧旅游创新策划的内容。同时,优化选修课程体系,适当增加信息处理、沟通技巧、网页设计、办公自动化、跨文化沟通、高尔夫、网络营销、创新服务和摄影技术等方面的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未来职业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化外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口语训练的课时量。增加第二外语和小语种的课程,增加口语训练的课时或者比重。比如,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法语、德语、日语、旅游法语、旅游德语和旅游日语的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的在线智慧网络营销提供保障。
第三,创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结合智慧旅游的特点,开设新型课程,如广州商学院开设了智慧旅游,跨文化沟通等课程。开设组合课程,把相关课程的有关内容整合,以项目或者任务,模拟某一旅游具体服务过程,通过实际接待项目完成训练或者是模拟。广州商学院开设了文化创意与休闲旅游、旅游节事活动策划、岭南文化等具体指向性的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智慧旅游时代,也能满足个性化旅游者在某些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三)课程结构安排合理化
开发突出智慧旅游和实践技能的课程群和课程模块,公共课程应当是精简够用,突出专业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设富有生命力的选修课程,以增强学生和综合技能。课程结构的设置应当突出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专业必修课中应当注重三方面的素养。第一,综合服务能力,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旅游礼仪、跨文化沟通、旅行社服务与现代化、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景区管理与智能运作。第二,网络营销能力,主要开设网页制作、摄影技术、网络营销、计算及图像处理技术。第三,语言能力,主要开设外语类的课程,如英语(口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和俄语等,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小语种。专业选修应当突出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以特色课程为主,满足未来个性化服務的需求。
(四)创新课程活动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翻转课程、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网络学习、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同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实现模拟场景到真实场景的转化,也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现校企共育人才,利用旅游企业的网络资源和先进技术,开辟第二课程——企业课程。使课堂进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智慧旅游,深切体会智慧旅游带来的冲击,也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四、结语
科学制订并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定层次化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在相关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提升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引导本专业紧跟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智慧旅游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