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
[提要] 通过对郑州市7所高校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高校面对的“双创”教育内涵理念、“双创”教育文化氛围、“双创”教育支撑体系、“双创”毕业生创业资金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双创”教育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推进“双创”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合、强化“双创”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强“双创”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双创”教育;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SKL-2017-206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7月10日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既对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本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助推發力。
1、调查目的。本项目开展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郑州市高校的实证调研,发掘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工作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背景下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2、调查方式。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调查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
3、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本项目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郑州市7所典型高校,分别对在校学生、一线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就业创业部门工作人员三类人群进行问卷调研。受访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读学校类型及所教所学专业等几个方面。
4、调查内容及结论。在受访人群中,教师群体对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学生群体,认为“比较了解”的教师占比达到46.7%,但在学生群体中这个数字只有11.6%,有近三成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
在“郑州市对外开放水平”这个问题上,教师受访群体和学生受访群体的意见差别不大,普遍表示“一般”。在面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郑州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最大机遇”这个问题上,教师受访群体更加侧重于“更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而学生受访群体则更关注于“更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师受访者和学生受访者在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郑州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保持了一致的看法,双方均较大程度上认为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持这一观点的教师受访者群体占比73.3%,学生受访者群体占比58.2%。
在对校内授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时最突出问题的评价方面,教师受访者和学生受访者均较大程度上认为校内授课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创新创业背景,社会实践经验较欠缺”,企业兼职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不完整,课程组织设计能力较差”。
在对校园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评价”方面,又再次出现意见的分歧,其中教师群体较倾向于“比较好”,而学生群体更倾向于“一般”和“比较不好”。在“高校学生毕业后不选择创业的最主要客观原因”方面,教师受访者与学生受访者的态度略有差异,其中教师受访者选择最多的一项是“缺乏创业专业指导”,而学生受访者选择最多一项是“缺少家人态度支持”。
在对“当前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双创教育领域的协同合作水平”的评价方面,教师受访者和学生受访者选择“一般”和“比较低”的都占大多数。同时,教授受访者和学生受访者还普遍认为当前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的热情“比较低”。
在回答“您认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会为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迎来哪些机遇,又会提出什么样的挑战”这个问题上,受访者比较关注的有“人才需求”、“文化理念”、“创新环境”、“制度政策”、“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
1、“双创”教育内涵理念有待塑造。郑州市地理位置处于中原腹地,传统的中庸平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城市的文化影响较深。郑州市高校大多数属于地方院校,相比于国内一流大学和重点大学,其办学时间较短,办学层次不够高,治学氛围和文化积淀有限,使得郑州市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内涵理念方面难以突破传统的思想束缚。许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安于现状,不能深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整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自主创新和自我革新的动力和勇气,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更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全面的培育过程。面对重要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一般只由辅导员做简单通知,学校在甄选范围内选择优秀的创业学生和项目加以悉心指导培训,缺乏能够深入到全体学生中的大赛宣传动员办法,没有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双创”教育文化氛围有待提升。郑州市处于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时间较短,水平较低,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缺少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的学习和交流,对于创新的深入认识较落后于我国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郑州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生态的建设薄弱。而来自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传统就业观念,也在禁锢高校创新创业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表示父母对于其毕业后职业发展方向的态度更倾向于稳定的就业,而对风险大、投资高的创业项目则持中立或否定的态度。与此同时,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宣传教育铺天盖地,创业宣传教育却凤毛麟角,一定程度上也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了“就业优于创业”的思想误区,最终也为郑州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形成了不利因素,这都不适应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3、“双创”教育支撑体系有待完善。当前,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与郑州市高校之间的体制壁垒并没有完全打破,社会资源难以转化为育人资源,无法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资源供给流转体系。没有充足的创新创业资源,“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巨大的牵制力。问题首先表现在郑州市多数高校缺少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双向流动,而企业方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热情度不高,企业参与创新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限,很多企业的观念认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只是亭台楼阁,不够实际,无法实现预期效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郑州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无法有效地将高校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助推器;其次,即便针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的校企合作,也存在着合作内容缺少科学论证、合作育人发生频繁摩擦等诸多不利问题,培养育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订单班毕业生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4、“双创”毕业生创业资金有限。经本次项目调研发现,郑州市高校学生的创业资金多数来源于家庭支持,创业启动资金和融资渠道十分有限,这在无形中就容易扼杀了一部分学生有好的创业思路和创业项目的创业意向。其中一部分学生往往在多方筹措资金无果后选择推迟、更换甚至放弃创业项目;而另一部分经多方努力筹措到足够启动资金开始创业项目的学生,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本身经验欠缺,起初盈利状况并不理想,进而又出现了一系列融资困难的不利局面,加剧了创业风险。
1、优化“双创”教育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短板之一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资源有限,人才与资本的集聚层次有待提升,单中心集聚的倾向明显。郑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屏障,郑州市对普通劳动力的吸引与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但是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高层次“双创”人才较为短缺。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不断优化郑州市高校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在未来必须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郑州市广大地方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来总体负责推动“双创”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从高校的领导层出发,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意识的革新转变和贯彻落实来自上而下推动教育变革。创建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各综合职能部门密切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机构,以保障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培养和开发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创设校企合作平台,构筑实践教学机制,组织各类大型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教学环节;其次,在该领导机构的统筹管理下,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爱岗敬业、奉献家乡的职业理念,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发展,同祖国、同郑州、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内心认识到投身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重大意义。
2、推进“双创”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理念融合。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必将成为郑州市经济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各中心城市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面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给郑州市高校“双创”教育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郑州市高校应主动抓住机遇,寻找对策。郑州市广大地方高校在“双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并将“双创”教育与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内涵的理念融合转变,逐步构建科学完整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3、强化“双创”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大学作为“双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只有不断提高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品味与内涵,才能以优秀的文化去塑造学生、感染学生,培育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郑州市高校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充分挖掘郑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在目标激励、行为规范、情操陶冶、心理调适、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作用与功能,不断积淀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文化,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在学生当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使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
在当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郑州市整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也深刻影响制约着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所以政府部门应在创新創业文化培育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程序,改善融资环境,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和政策服务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郑州市高校也应当主动作为,协同政府和社会共同做好创新创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一个充满创业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容忍创业失败、自由民主开放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态度,并建立诚实守信、合作创新的精神格局,转变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精神层面将创新创业的文化品格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去,最终使其与学风、校风形成有机互动并融入其中。
4、加强“双创”教育保障体系建设。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也为“双创”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绝不是高等院校一方所能单独完成的,需要政府、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大力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优秀“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质“双创”外部人才,加强“双创”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多元开放的保障支撑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易雪琴.国际经验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35(5).
[2]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反思与路径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15(6).
[3]孙保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局及破解[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