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数字繁多的《小学生周报》上,许多标点符号正在窃窃私语。
首先,被称为“符号之王”的逗号开口说了起来:“我的名字叫逗号,之所以被称为‘符号之王’,因为我是文章中出现率最高的一种符号。我的皮肤虽然不是那么好,但我黑得好看,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尾巴,我最爱吃‘麦当当’……”
“停!”感叹号跑来凑热闹,它说,“我叫感叹号,长得可苗条了。我的腰围0.5毫米,身高0.5厘米。”
这时,不知哪个标点符号对感叹号叫了起来:“感叹号,你就别再卖弄了,你说你苗条,我看着怎么像油条啊!”原来是句号在放肆地嘲笑感叹号。
感叹号听后大怒,吼道:“句号,原来是你这个矮冬瓜!大家都知道,我可是你的两倍长哩。”句号听了,也很生气。
这时,问号慢条斯理地向前一步,它轻声地说:“你们别再吵了,光看外表是不行的,要看谁最聪明。我每天都会在报纸、书刊上提出问题,问题的尾部都有我的照片——一个‘?’号。”句号和感叹号都觉得有道理,准备主动向问号学习。
过了一个星期,明明来到书房,看到了桌上的《小学生周报》,只是瞧了一眼。“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明明大叫。原来,报纸上写着:
小东问小红:“你的家在哪儿?!。”小红说:“你猜猜?!。”
原来,句号和感叹号为了向问号学习,竟然每次都跟在了问号的后面,三个符号站在一起,看着别提有多奇怪了。
之后,这事情还在符号世界里,被作为反面教材,不断地被传说着。(指导老师:姚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