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新品种明椒9号的选育

2018-09-12 12:00:42吴立东英曾绍贵朱帮彤邱胤晖
中国蔬菜 2018年9期
关键词:朝天椒三明市株距

吴立东 罗 英曾绍贵 朱帮彤 邱胤晖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沙县 365509)

福建省朝天椒的种植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及闽东山区,如三明市宁化、大田、尤溪县,龙岩市长汀、上杭、武平县,南平市建瓯、政和县及宁德市福鼎、古田等县(市),全省年种植朝天椒面积达0.67万hm2(10万亩)以上,年产鲜椒10万~15万t,加工干椒2万t以上,产品大量销往武汉、重庆、成都、湖南、贵阳及省内各地,朝天椒的生产与加工产业已经成为福建部分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福建省朝天椒生产用种主要是地方品种福建辣椒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因最先于福建试种成功而得名,具有果顶尖、果皮油分含量高、辣度高、香味浓郁等特点,成为福建省特色朝天椒品种。但该品种自引进以来,椒农只重视生产销售,对福建辣椒王品种的种性研究不够,且缺乏相关的选种知识,忽视了种子提纯工作,导致福建辣椒王的种性发生退化,纯度和产量降低,株型变松散,果实大小不一,果尖变钝,色泽变浅,辣味变淡,抗性严重降低,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为此,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针对生产上的迫切需求,依据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朝天椒新品种明椒9号。

1 选育过程

母本m135-1-2-3-2是从福建南平引进的地方品种(编号m135)改良而成的朝天椒自交系,2008~2011年经过连续5代自交,单株选育,2012年春季性状稳定,其始花节位为第9~11节,果长6~7 cm,果肩宽2.5~3.0 cm,果肉厚0.25 cm左右,单果质量12 g左右,果皮光滑,表皮油分含量高,结果能力强,辣度高,抗病毒病,抗逆性强。父本自交系f269-1-4-2-3是从福建沙县引进的地方品种(编号f269),2008~2011年经过连续5代自交选择,单株选育,2012年春季性状稳定,其始花节位为第7~9节,果长4~5 cm,果肩宽1.5 cm左右,果肉厚0.15 cm左右,单果质量4~5 g,辣味极强,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顶尖、果皮油分含量高、香味浓郁,商品性佳,抗病毒病,抗逆性强。2012年秋季配制杂交组合,201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4~2015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6~2017年进行生产试验。2018年4月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辣椒〔2018〕350244,同时定名为明椒9号。目前已在福建、安徽、贵州和河南等地累计示范推广500 hm2以上。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年分别在本院蔬菜试验基地、沙县西霞村、宁化曹坊镇进行春秋两季品种比较试验。春季试验1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7月中旬采收;秋季试验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采收;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单行种植,株距40 cm,小区面积13.34 m2,以当地主栽朝天椒品种福建辣椒王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1):明椒9号春季栽培平均产量为2 457.2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40.5%;秋季栽培平均产量为2 315.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42.0%。

2.1.2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在三明市沙县、宁化县、大田县及南平市政和县、建瓯县等地进行区域试验。春季栽培1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7月中旬采收;秋季栽培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12月中下旬采收;试验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单行种植,株距40 cm,小区面积48 m2,以福建辣椒王为对照。结果表明(表2):春季栽培,明椒9号平均产量2 417.5 kg·(667 m2)-1,比对照福建辣椒王增产41.3%;秋季栽培平均产量2 248.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 44.6%。

2.1.3 生产示范 2016~2017年分别在三明市沙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及南平市政和县、建瓯县、顺昌县等地进行生产示范,各试验点面积1 205~3 440 m2,以福建辣椒王为对照,管理同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明椒9号平均产量3 316.7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 45.5%。

2.2 品质

2016年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化验室(福州)检测(表3),明椒9号还原糖含量为4.2 g·kg-1,水分64.8%,VC 1 779 mg·kg-1;2016年经湖南省食品检测分析中心(长沙)检测(表3),明椒9号辣椒素含量为3.785 g·kg-1,斯科维尔指数为58 555,辣度390度(夏延斌 等,2008)。

2.3 抗病性

2014~2016年经三明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田间抗病性鉴定,明椒9号炭疽病和病毒病的病株率分别为3.2%、2.5%,对照福建辣椒王炭疽病和病毒病的病株率分别为9.3%、6.2%。明椒9号田间对炭疽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福建辣椒王。

表1 明椒9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表2 明椒9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明椒9号品质检测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明椒9号为中早熟朝天椒一代杂种,生长势中等,始花节位第7~9节,春季栽培从定植到始收老熟红色果85~90 d(天),株高60~80 cm,开展度60 cm左右;果长6~8 cm,果肩宽2.0 cm左右,果肉厚0.15 cm左右,单果质量7~10 g;果实短羊角形,果尖向上,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顶尖、辣味强、香味浓郁,商品性佳,每667 m2产量2 300 kg左右;田间对炭疽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福建辣椒王;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露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福建闽西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在12月上、中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其他地区可视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播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栽培模式,采用单行种植,畦带沟宽0.8 m,畦面宽0.6 m,畦高0.3~0.4 m,定植于畦中央,株距40~45 cm,一般每667 m2定植1 500~1 800株;采用双行种植,畦带沟宽1.4 m,畦面宽1.0 m,行距50~60 cm,株距30~40 cm,一般每667 m2定植3 000株左右。定植前深翻土壤,施入充足的基肥,浇透定植水,促根控棵;门椒坐果后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对椒开始膨大后及时补充肥水,并摘除门椒以下侧枝,盛果期要及时加大补充肥水;主要防治病害有炭疽病、病毒病和疫病等,虫害有蚜虫、蓟马、烟青虫等。

猜你喜欢
朝天椒三明市株距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2年2期)2022-09-09 09:14:50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农业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7 07:45:48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1年3期)2021-09-15 05:59:32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1年1期)2021-05-18 12:38:24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韩国朝天椒新品种PE101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2015年9期)2015-12-21 13:04:44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中国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