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朴浩哲 郑 阳 王 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辽宁省肿瘤医院积极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始终坚持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标准,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管理模式,搭建高端科研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科教兴院”是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发展战略,为了落实这一战略,医院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等资源优势,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努力提高总体科研研发能力。主抓5个科研平台建设:
一是首次筹建院士工作站。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及专家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旨在借助这一高端科研平台,开展肿瘤精准医学研究,抢占科研制高点,加速培养医学人才。
二是首次搭建长江学者研究平台。聘请长江学者来院兼职,发挥其研究优势,共同开发项目研究。
三是成立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分析中心。与万康源(天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分析中心”,提高科研水平。
四是积极组织申报“肿瘤——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乳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加强医院在肿瘤精准医学研究的实力。
五是重新筹建开放式、高标准中心实验室。院长担任实验室主任,聘请肿瘤研究专业团队进行实验室设计,配备高端实验设备。
在“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方针引领下,根据医院战略发展目标,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人才培养、考核机制。采取“管、医、研”并重,院内院外相结合的方法,双管齐下推进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内外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仅2016年,医院共举办了三期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派出28名中层干部赴国内管理先进的单位进修,并针对不同层级人员定期考核,且把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医院投入166万元,先后派出专业人员168人次到国内学习,派出457人次参加学术交流,并邀请30余名专家来院讲学。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首先是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基金”计划,投入190万元支持医院自主立项项目的研究。其次是加大了对“国自然”前期孵化研究的支持力度,2016年全年投入85万元支持10项省自然基金和7项省博士启动基金指导计划(每个项目配备5万元)。
创新用人机制。医院加快引进高端人才的步伐,引进学科带头人及流动兼职研究员,2017年1月,与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院长刘强正式签约,不断充实学科领军人才。
继续推行“特聘教授”制度。发挥著名专家的科技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通过“特聘教授”身份,实现与国内顶尖学科的对接,采取来院讲学、技能指导、科研合作等方式引领和带动医院学科发展。
开启人才科研基金新模式。医院于2017年将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采用“订单式资助”和“经费分阶段发放”新模式,通过合理的科研管理和资金的支持,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分阶段研究成果。
医院以促进专业化发展和坚持临床学术活动为抓手,发挥肿瘤预防和肿瘤治疗相结合的优势,遵循“Seasonal(季节的)”、“Serial(系列的)”、“Seminars(学术会议)”的“3S”学术理念,相继举办了“肿瘤微创手术演示周”“疼痛规范化治疗培训”“肿瘤内科大师论坛” “放疗高峰论坛暨靶区勾画精英培训班”“海峡两岸医疗品质论坛”等多种形式的高端系列学术活动。聚集一流的专家、形成一流的组织、利用一流的宣传、打造一流的影响力,加强了省内外肿瘤治疗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医院对外合作交流范围,提高了医院乃至整个辽宁医疗界在全国的学术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为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搭建肿瘤分级诊疗防治体系,自2012年开始,医院牵头建立了辽宁省肿瘤医院医疗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共有91家,联盟将工作重点落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每年选派辽宁省肿瘤医院的专家到各联盟医院出诊、授课、示范查房,并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目前累计诊疗患者1.3万余人次;开展远程教育、学术讲座、临床教学、技术指导和科研合作,免费为各联盟成员单位接收进修医务人员近百人。
2016年,为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制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方案》,成功召开辽宁省肿瘤医院医疗联盟大会。
2017年,朴浩哲亲自带领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的重量级专家团队,赴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本溪钢铁总医院、鞍钢集团总医院、鞍山市肿瘤医院、铁岭市中心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义诊、示范查房、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等,促进联盟医院之间业务往来,提升医院之间紧密合作。
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顺利通过全国科普基地评审,成为全国第一家肿瘤科普教育基地。医院以“全国肿瘤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开展全方位、多维度肿瘤科普教育工作,包括健康大讲堂、世界癌症日活动、青年医师沙龙、社区科普公益讲座、“12320”宣传活动、科普征文、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各种学会与民间团体建立联系与合作10项,建立科普创作人才库,开展培训与竞赛活动4次,制作科普作品5部,并重新定位了科普教育基地职责与目标,力争在5年内将基地打造成具有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的国家级肿瘤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