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安全部门定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018-09-12 01:33:56侯建国
安全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生产

侯建国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这条红线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的责任线。近几年,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要求陆续修订发布,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日趋严格。“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的思想认识在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中层、基层员工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业务工作谁主管、安全工作谁负责”、“五同时”不能很好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忙于救火、补位及被动代位(错位)仍屡见不鲜。如何做好安全部门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怎样发挥好安全部门为企业科研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能

依据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8大核心要素及GB/T 28001-2011相关要求,联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梳理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共性管理职能,见下表。

尽管不同组织对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职能包括:一是组织制定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二是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三是组织实施安全监督、检查。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定位

近年来尽管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得到改进。但现实工作中安全责任制不同程度的存在“两张皮”,“安全管理就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的认识普遍存在。

(1)有些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安全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认识和定位不清。

(2)虽然对安全问题有“四不放过”原则,但不少单位对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和责任清查并不到位,只要出现安全问题,都是安全管理部门担责,并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去解决非其所能管控的问题。

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主要职能

(3)有些单位遇到安全问题后为了快速救火、灭火,采取较多治标而难以治本的措施,人为的将其他部门应承担的安全职能迁移到了安全管理部门;还有的安全管理部门感到要求别人做整改比自己处理更麻烦,为了给自己省事而主动代劳。

上述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进,一方面会导致安全管理部门职能错位,虽然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感到安全责任、工作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但对一些安全工作及其改进的推动却力不从心、绩效欠佳;另一方面可能会不断弱化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管理部门并不是“救火”越多、“代替”别人做得越多就越好,只有创造并增加安全管理部门自身相应的职能价值,才更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绩效。

通过应用PDCA过程方法,从企业大系统层面分析安全管理的立法、执法、守法、司法和监督过程,如下图。安全管理部门只需发挥好其应有的立法、执法和监督职能,而不应舍本逐末及越俎代庖去代劳其他部门应该做的事,做好安全培训教育等普法和提升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能力才是安全管理部门“授人予渔”的重要工作。

图 企业安全管理法治系统及监管体系示意图

3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提升安全监管绩效

3.1 明确科研生产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

在集团安全检查中发现某单位编制有“一本通”手册,涉及了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但是细看下发现“高空作业”方面仅提到吊运产品时避免产品摔坏,却没有提到人员如何防护高空坠物的伤害。这与当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所差距,因为“产品有价人无价”;只有安全第一,才有科研生产。

科学严密高效的监管体系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保障。在现有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下,落实一岗双责;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明确和落实其他业务主管部门负有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管理责任,从科研生产等业务工作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评价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3.2 明确自我保护与外部检查的关系,为科研生产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在企业内比较不受欢迎的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能力与意识不足,被动、应答似工作,不能给企业及内部其他部门的安全风险识别和事故预防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二是高举“安全第一”的旗帜、披着“严格”执法的外衣,生搬硬套本本上的规定,粗浅地检查,管不到点上,其作为的失当甚至乱作为给组织和他人造成负价值。

在生产中每个员工的安全防护是个人主动行为,设备操作人员戴安全帽、穿工作服、戴护目镜等等,这些都是劳动者个体保护的应知应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检查的是各工种工作服穿的对不对、提供的劳保防护用品是否有效、制定的安全规程和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如果每个人都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就会在工作中主动去找安全管理部门要防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才会是受大家欢迎的部门。

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管理主体也是关键的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现代设备设施硬件等“物”与“环境”的安全保障提升及本质安全提高,人的安全风险因素影响在逐步提高。曾经国内具有先进瓦斯监测系统的煤矿发生爆炸等事故,用鲜血与生命警示了一个道理,就是设备变得越来越可靠,人越来越显得不可靠。互联网+的环境条件给安全培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便利的渠道,管理部门应该拿出有效办法,将安全的红线、底线建在全员的心中,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形成良好的组织安全素质——即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脱离企业生产经营主业而强调安全第一是没有意义的,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升安全管理能力,为企业安全风险的识别、管控提供安全方面的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做好各方面保障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3.3 明确检查的问题与整改落实的关系,通过科技兴安促进本质安全及维护改进

在人的主观因素和设备的客观因素中,都有一种“素质”和一种“衰减”。所谓“素质”就是其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每个人或设备都有与生俱来的已经养成的安全性。所谓衰减,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逐渐产生的意识下降、性能降低、状态下降等。因此要通过从源头抓业务的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策划,重视安全技术保证作用,提升本质安全保障。另外隐患排查也是一种监测和预防衰减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引起人的重视,保持状态、减少衰减,并对检查发现的人或设备的“衰减”,采取应对措施使其恢复原来状态,或者控制衰减在一定水平。

而对于安全检查中重复发生的问题,例如发现某单位生产现场有电线裸露现象,而且查记录发现该问题在当地安监部门的检查、内部安全检查,以及专项安全检查中在不同区域均有出现,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才是安全管理机制的问题。这与安全部门定位有关,但是有效的问题处理和整改更应考虑责任的价值、整改的价值及标本兼治、重视治本。应将事故、问题和发现的隐患作为组织改善的源泉,深入分析原因,找到根本原因,并注重管理原因分析和管理上的整改措施,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有效落实,才能增强组织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安全部门不应是“救火队”,也不应是发生事故(事件)后的“包打全局”,而应在企业大系统层面确定的安全管理的立法、执法和监督过程中,找准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定位,落实好各级安全监管责任、为科研生产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并更好地推动科技兴安促进本质安全及维护改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好落实,更好地发挥其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职能与功能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22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7部门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56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