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蔡氏古民居

2018-09-12 08:30郑亚鸿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4期
关键词:闽南话蔡氏古民居

文/图 郑亚鸿

蔡氏古名居曾留下我童年的足迹。

我的故乡在南安市官桥镇,我们村距漳里村只有几里路,我的童年是和奶奶在故乡度过的。那时,我们都称漳里村为“漳州寮”。我的一个小伙伴,也是我的远房堂弟“乌番”,外婆家就在漳州寮,与蔡氏古民居相邻。他到外婆家作客时,总是拉我作伴。印象很深的是,我们经常和那里的小伙伴一起在蔡氏古民居里玩捉迷藏的游戏,虽然我们大喊大叫、吵吵嚷嚷,可里面的主人从不干涉,任凭我们撒欢。古民居里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也让我留下难忘的回忆。那时(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这些五六岁大的孩子,只觉得这里的房间、巷子很多,就像一个大迷宫,很好玩,也听说它的主人叫蔡浅,但当然不了解这座建筑群的历史,不懂得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更料想不到几十年后它会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童年,我看到的只是蔡氏古民居的外观。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被父母亲接到身边上学。虽然每年都回故乡,可是,几十年时间都没机会再到漳州寮的蔡氏古民居看看。

尽管如此,我还是通过有关资料介绍了解到蔡氏古民居的历史。清同治年间(1862年),侨居菲律宾的富商蔡启昌回到家乡漳里村,相中村边那片叫“漳州寮”的风水宝地,于是斥资买地,大兴土木,于同治四年(1865年)开始兴建蔡氏豪宅。其后,其子蔡资深(乳名浅)继承父业续建,历时40多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共建成15座宅第和1座宗祠,占地15300平方米,大小房间近400间。此民居群坐北朝南,分5行排列,每行2至4座,每座三进五开间,旁有护厝。东边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闽南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和装修风格,加上从菲律宾海运过来的建筑装修材料,构成了一幅中西合壁的建筑美图。

相隔几十年后,泉州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到蔡氏古民居采风,我终于又来到古民居。

精美的雕刻窗棂

徜佯在古民居内,如同走在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无论是高翘的屋脊或是饰墙的浮雕,也无论是窗棂栏干上的镌花或是雕刻于门墙厅壁上的字画,都体现出主人较高的文化品味和崇尚风雅的心理。古民居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出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难怪有人将它称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将它与闽西的永定土楼一并誉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也难怪专程到此参观考察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迪安博士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时间有限,对蔡氏古民居,这次我也仅仅只是有个大概的认识。要真正读懂这座古民居,短时间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其实需要认识的还有古民居的主人。蔡资深作为华侨富商,不只是关心自己的“大观园”,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他参与收育弃婴、办团防卫乡里、平息地方械斗;泉州筹办中学堂,本县筹办小学堂,他带头捐出巨款;五里桥等名胜古迹维修需要经费,他慷慨解囊资助;光绪三十年(1904年)晋江、南安、安溪三县遭受水灾,他率先独捐万金,又集款数万金赈济难民,翌年被诰封为“资政大夫”。他的乐善好施,为古民居增添了光彩。

在古民居宽敝的石埕上,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小时候的伙伴。“乌番”沿着前辈的足迹,后来也到了菲律宾,并在那里定居。记得前些年我到菲律宾探亲时,事先打了个电话给他。他女儿接电话,说他和他夫人到北京旅游,过几天就回家。我到达马尼拉的第二天,他们夫妻俩就开车来看我。一见面,他就嚷道:“你这老兄,给我家里打电话还讲普通话!”我说,我担心你女儿听不懂闽南话。“嘿,她闽南话讲得比普通话好!”是的,在菲律宾的华侨,他们的第2代、第3代虽然是在菲律宾出生的,但都能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故乡,没有忘记自已的根。蔡氏古民居就是华侨这种情怀的最好见证。换句话说,古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包含着华侨爱国爱乡精神。在这里,也许专家们读到的更多的是建筑美、艺术美,而作为乡亲,我读到的更多的是海外赤子的祖国梦、故乡情。

如果“乌番”回家乡,我将邀他一起再回他外婆的漳州寮,重新好好认识蔡氏古民居。

猜你喜欢
闽南话蔡氏古民居
一类无感蔡氏电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基于三次多项式的蔡氏电路设计与硬件实现
关于主-从混沌蔡氏电路系统滞后同步的若干新判据*
闽南话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
闽南话文白异读的独特之处
含x|x|的变形蔡氏电路系统的同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