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印的发现,表明至迟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已传播到夜郎地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认同,是夜郎逐步融入华夏核心的重要因素。
近读《论语》,其《学而篇第一》有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大意是治千乘之国,恭敬奉事,不忘诚信,节约财用,爱护百姓,根据农时使用民力。其中的“敬事”二字,令我想起2000年在赫章可乐第274墓中出土的一枚青铜印章,上面就铭刻着这两个字。我参加了这次发掘,因此印象深刻。印文为隶书,出土时曾被误释为“敬吏”。今据《论语·学而》,当释为“敬事”。
M274是一座竖穴土坑墓,其规模在赫章可乐已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是最大者之一,随葬品也是最多且最好的。该墓的葬法比较奇特,墓主以硕大的铜釜套住头部和脚部下葬。这类葬式,学术界称之为“套头葬”,目前仅在赫章可乐和柬埔寨波赫墓地中发现,可乐发现26座,波赫经正式发掘的1座。“套头葬”蕴含着特定的观念与信仰,应是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内容,千里之隔的两地同样葬俗的发现,引发了学界关于两汉时期曾有可乐人向南迁徙到中南半岛的讨论。随葬品、墓葬规模,以及特殊的“套头葬”,反映出墓主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较高。M274的墓主应是一位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敬事”印出在墓主的颈部,其生前可能即作为一件重要信物悬于颈上。墓葬的年代在西汉早中期,也就是汉武帝经营西南夷,土著文化开始与汉文化频繁接触的历史时期。一般认为可乐墓地的主人,与文献记载中的夜郎有关。
“敬事”印,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曾有零星发现,因此这是一枚典型的汉式铜印,与汉文化在夜郎地区的传播有关。
赫章可乐M274出土的“敬事”铜印。(作者供图)
《论语》中随处可见孔子关于“敬事”的阐述。除前揭《学而篇》外,尚有《论语·卫灵公》:“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敬事”是孔子重要的思想,这一词汇反映的无疑是儒家思想。《逸周书·谥法》曰:“敬事供上曰恭。” 朱右曾校释:“敬事,不懈于位。”《汉书·王嘉传》载西汉哀帝时宠幸董贤等,丞相王嘉上封事,其中提到:“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王嘉引用孔子的话就是要哀帝以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颜师古注前文,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道治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敬事”印的发现,表明至迟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已传播到夜郎地区,并被上层土著所接受,铭于印章之上警醒自己“恭敬奉事”“不懈于位”,最后带到身后的世界而有幸留存至今。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认同,是夜郎这样的时之华夏边缘地区逐步融入华夏核心的重要因素。包括《论语》在内的儒家经典,在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也是凝聚华夏儿女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