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平
摘 要:在基于研究及实践情况下,主要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从而为提高其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有效性;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性
在课堂开始之初,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老师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思维导图存在的不足。教师展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之后,在进行对比之后,学生就能够找到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盲点,学生也能够加深对各知识点的印象。思维导图的运用减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而且还能够让老师最大程度将知识点完整地书写出来,同时也缩短了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不用再担心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漏记笔记的问题,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埋头苦干”的学生,学生能够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老师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角色扮演类游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角色扮演类游戏属于模拟性游戏,一般情况下需在特定情境下才能进行,该类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旅游、购物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类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加深其代入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不仅如此,该种游戏方式能够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当中,让其能够正确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游戏,让两位学生为一组来扮演收银员与顾客的角色,在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购买商品与收取钱币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元角分概念及相互间关系和进率的认识与理解,让其掌握小数与元角分间的关系,不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助于合作交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按以下步骤:第一,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第二,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第三,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
四、设置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改革发展背景下,明确要求将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并合理增加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增加各种实践与试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与习惯,提升其实践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增设部分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对量与计量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往往会涉及时间单位、重量单位、长度单位、体积与面积单位等内容,而上述单位其进率均有所不同,而且部分量具有一定抽象性,小学生往往会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讲解或进行联系,则难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精髓。所以,教師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途径,让学生能在亲自实践过程中来深化相关知识的认识。在对该类作业进行设计时,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全面、清楚地认识该类量的观念,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
五、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有效性
由于故事有趣又好玩,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注意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故事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且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有效保证在进行故事情境创设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消除其畏难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故事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影响,一方面还能让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肖春.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 2017,10(10):74-75.
[2]叶彩花.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32.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