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火锅界第一网红”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本次IPO拟募集7亿至10亿美元,预计将在9月27日正式上市。不差钱的海底捞怎么选择这个时候上市了?
—May
从海底捞提交的招股书来看,这个庞大的“火锅帝国”不仅成为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而且还在迅速扩张版图。
海底捞2015年到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78.08亿元和106.37亿元,营收增速从35.63%上升到36.23%。净利润分别为4.11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
就财务状况而言,海底捞可以说是“不差钱”的。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增长速度,海底捞的版图在逐年扩张,其门店数量在3年间增长了一倍。2015年、2016年、2017年,海底捞分别拥有146家、176家、273家餐厅。从招股书透露的数据来看,海底捞的这份成绩单可谓亮眼。但这个庞大的“帝国”依然隐忧重重。
快速扩张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负债飙升。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海底捞的流动负债为6035.7万元、3.86亿元,到2017年已增至11.56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内增长高达18倍。与此同时,海底捞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2015年的0.95降至2017年的0.56。由此看来,海底捞选择在此时赴港上市首先是为解资金的燃眉之急。
此外,依靠门店增长来保持高增长的海底捞还需要面对市场的考验。由于一线城市火锅市场竞争激烈,并逐渐饱和,海底捞将眼光重点投向了中国三线城市和海外市场。但这些新兴市场是否对火锅店有充足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地检验。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食品卫生是其生命线。但就在6月,海底捞才爆出了苍蝇丑闻—有顾客在海底捞北京劲松店用餐时,发现酱料里有一只苍蝇。随后,海底捞劲松店被要求停业整顿。除此之外,老鼠爬进食品柜、店员用漏勺掏下水道等报道也曾出现。
餐饮企业由于利润不稳定、监管不规范,想要上市并不容易。能否顺利在港股上市,是海底捞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道难关,而后续要保持增长态势,还需找到服务之外的新竞争力—曾经风靡一时,但在扩张期后迅速衰落,最终被私有化摘牌的小肥羊,就是前车之 鉴。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汤婧露
这笔大价钱还是值的
周刊的这篇《花51亿美元收购Costa,可口可乐是不是买得有点贵?》看完,我认为单就中国这个万亿元咖啡市场而言,随着速溶咖啡市场的持续萎靡和即饮咖啡和现调咖啡的高速增长,可口可乐期待通过Costa涉足现调咖啡领域,利用自己强大的渠道优势布局即饮咖啡领域,争夺市场蛋糕,这笔大价钱还是值的。吃瓜群众坐等Costa即饮咖啡?或者Costa互联网咖啡?
—Lorrie_谢少芳
RE:嗯,买的卖的都精,坐等吧。
有关大学教育改革
周刊提到眼下大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是通识教育,我有幸搭上了通识教育改革的第一班列车,从理工科转到设计,以兴趣为老师,额外修读了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宗教研究、哲学、媒体与传播、市场营销学、中古英语文学、德国文学、声乐艺术、中外艺术鉴赏与管理等等课程,差点没按时毕业。
—王阿花
RE:学了这些,感觉明显有底气了吗?通的同时,如果有一门精,那想必是极好的。
一点看法
可口可乐在大价钱收购Costa,以我们的思路格局资源显然无法评估这种收购值不值,但是可以确定,如果Costa在国内不作改变,没有有效争取市场份额的方法,肯定是玩不过星巴克的,因为,要能赢,早赢了。
—托小尼
RE:呃,也是一剂苦口良药。
关于自媒体
自媒体的正反面效应非常明显。自媒体本是言论自由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理论上),但我们看到更多自媒体在广告收入的期盼和压力下,盲目抓热点、简报转帖、一边倒的倾向性、煽动情绪和消费焦虑,致使内容质量越来越差,真实度和客观性越来越低,煽动性越来越强,舆论操控强度越来越大。媒体作为社会正义的第四权力,本应起到监督、传播真相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而当今的自媒体,鱼龙混杂,内容良莠不齐,真相已不重要,态度和眼球才重要—这会导致社会大众很容易被舆论操纵从而引发社会性问题。btw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财新周刊》和《第一财经周刊》的结合,一个关注经济大政方针、一个关注商业社会,都是靠扎实的报道和可视化数据尽力给读者提供客观报道,引发读者自身思辨和思考,在聒噪的时代,这两家媒体的确令人尊敬。
另外读《第一财经周刊》已经10年,从10年前曾多次写信炮轰一财文章只偏颇报道互联网行业不配叫财经周刊,到今天为编辑部在这个充满谣言与煽动文字的自媒体时代还能坚守新闻底线的职业行为手动点赞,这10年读者和编辑部都在成长。
—Dennis Zhao 赵珂
RE:谢谢老读者的热情鼓励。
自媒体行业红利的消退
国内早期的自媒体只是信息的搬运工:明星八卦(很多,不好举例)、从国外买来的美妆个护然后给吃瓜群众种草(小蛮)、搬运国外社媒的猎奇事(报姐)。搬Vimeo短视频、油管美妆教学。当互联网让世界更扁平之后,大自然的搬运工一批批死掉是很正常的事。
—Vanessa 邓艾君 Time GMT +8
RE:大自然的搬运工会等下一个风口东山再起。
关于自媒体,吐槽一下
几个月过去了,还是不明白订阅号为什么跟风这种改版。流是什么意思,就是瞎看看流过去以快以获取短资讯为主啊,只看得到更新多更新快的,头条和微博这样搞都没意见,因为它们App对于用户就是管道啊。公众号自媒体这种明显半封闭的地盘+长内容也这样搞 虽然也是大部分水货且迎合情绪,但一些专注某领域内容的,一些特别有美感的等等,真的是只有把其他号都取消了才能看到它们,但快餐社会,都取消了又怕个人视野太窄信息有点out,不取消吧,每次点进来订阅号看到一堆上下无关的东西,只会烦躁,害得连喜欢的号都不想打开了……
—馒头
RE:这其实也不是跟风,是微信团队直接改了,呈现方式于是就跟着变了。至于读者说改得糟糕,越发不想看了,这些没有啥用,内部总找得到一堆说服老板就要改的理由的。
为何总是清宫戏?
明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拍,为什么总是选清朝?小时候也喜欢看清宫戏,其实是披上宫廷华服的才子佳人戏、家庭剧和权斗戏,但随着成长这种兴趣逐渐淡化至无。因为老照片上,清末那暮气沉沉的宫廷面孔、两眼空洞麻木的国民,以及乾隆年间英国公使出访的见闻笔录,都与电视剧里描述的相去甚远。
—枪炮与玫瑰
RE:历史在戏里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史料里当然只可能是一种面目:狰狞。
從小学课本开始输起
图一是我们熟悉的课本,其他的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感受一下审美上的差距。
推荐理由: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丑陋也是一种能耐。
推荐人: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