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
摘 要:在国家倡议全民阅读的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更加成了老师关注的重点。加上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又离不开阅读与写作。其实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魅力就是在阅读课中体现的,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就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从而快乐阅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现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通过课前阅读,强化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无论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为,预习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新课要上的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大体了解知识,懂得关注关键的知识点,对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标注,以便课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达到学懂听懂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新课的学习内容,就要让他们课前阅读课文,查找生字、生詞,勾画中点句子,甚至尝试着分析和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掌握更多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欠缺,思想不成熟,他们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仅凭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学生是难以理解课文、掌握中心的。课文预习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在课堂学习中把课前阅读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实现自主思考的过程,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查生字、生词,找好句、好段、找文章关键词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前的阅读中获得相关的信息,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精心设计阅读任务,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
我们知道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都非常强。如果老师在安排学生阅读时,没有任何目标和任务,学生要么根本不读,要么草草地完任务式的读完,没有收获,更没有热情和兴趣。但是,如果老师能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根据阅读内容给他们精心设计一些合理、科学的任务,让他们带着“我要完成任务”的心理去阅读,一定能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使学生自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比如,在上《窃读记》之前,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完成两个任务:(1)概括全文内容,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2)课文中多处写了小主人公对读书的痴迷,试找出你认为表达最好的一处进行分析等。或者也可以给学一些完善基础知识的任务,如:“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中的“贪婪”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出现的“惧怕”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的引导和对内容的强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本着“我能”的决心,认真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进而促使他们完成课前阅读的目的,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
三、加强小组合作,实现阅读的探究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合于各个学科,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但能活跃气氛,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分享经验,丰富阅读方式,实现共同成长与发展的阅读目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分组阅读时,要根据阅读内容的难度,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小组划分,使每一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阅读中成长、成长中阅读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把握非常准确,有的学生阅读的方法非常灵活;有的学生特别重视在阅读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小组阅读中的综合运用,能实现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进步的阅读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从别的阅读中吸取更加有效的阅读经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以后更加有效的阅读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老师在教学中能了解学生,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既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又能通过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标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卞光敏.有效对话:让阅读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价值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