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布白教学 凸显语文魅力

2018-09-11 06:06韦燕文
新课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布白小羊文本

韦燕文

学校教育是智慧和艺术元素相互作用、有效融合的一项综合性实践工程。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语文“布白”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需要。理论和实践表明:语文教师善用“布白”智艺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课程学习情趣,又能从语言文字、内涵意境和思想情感等方面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自主积聚实力,自我开发潜力,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布白”教学活动呢?笔者立足于基本策略的有效构建与应用角度,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做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在课前导入处布白,以有效凸显语文教学魅力

对于整堂活动而言,教学导入正如“文之开篇”“人之眼睛”“曲之前奏”,虽然简短不过三五分钟,却是无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更是不容忽视的开端环节。明清之际文学家李渔说过:“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课前导入,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引领课堂思维,以充分发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正能量作用。以《水》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展示几个生活用水镜头,如“洗脸、刷牙”“喝水”“游泳”“洗澡”“洗衣”“洗菜、做饭”等等,然后设问:“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我们生活来说,它是时刻都不能缺少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或者经历过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天突然断水几天,让我们没水喝、没澡洗,究竟会是什么感受呢?”这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由此激发了全班学生阅读学习的期待心理。

二、善于在文段精彩处布白,以有效凸显语文教学魅力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对于“启发式教学”的精辟性论述。所谓“愤”“悱”,就是指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前的空白思维状态,此时他们的精神注意力与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相互交织,正是智力发展的一种最佳状态。这与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本质是一致的。善教者应充分利用(或制造)文本段落中的“空白”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愤”“悱”中,以激发其探究热情,点燃其思维火花。以《詹天佑》教学为例,围绕“杰出”,大家在学习并理解“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竖井开凿法”基础上,在深深敬佩詹天佑的时候,迎面而来又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人”字形线路设计。很多小学生并不熟悉火车和铁路,况且教材中没有具体描述它的文字说明,图形太过直观而简单,很难体会其中的奥妙和精彩。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显得急切难耐之际,笔者用多媒体演绎了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顺畅通行的实况,让全班学生既豁然开朗又赞叹不已。

語文新课标提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鼓励学生在想象中发展思维,而想象和联想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因此,让语文课堂绽放创新的光芒,不仅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将课堂有效延伸,设计趣味化作业,给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三、善于在文本细节处布白,以有效凸显语文教学魅力

“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作品往往在文本细微处蕴含极其丰富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更要善于通过这些细节来布白教学,有利于从中攫取“四两拨千斤”的实质性效果。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其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拐杖,一步一步地哭着走来。”很多时候,人们由于过于注重情节变化而忽略了“闪”字的妙用。实际情况是“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该是颤颤巍巍、一步一挪地走路;而这一“闪”字,正充分说明了“老妇人”不同寻常——是由妖怪变化而来的。再如《理想的风筝》,文首写道:“春天又到了。”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并不普通的“又”字,正是笔者开展“布白”教学的有力节点:师:“‘又字表示什么意思?”生:“就是‘再一次,不止一次意思。”师:“它与下文哪一个词语呼应?”生:“每……就……”师:“这两个词加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作者思念刘老师并非偶尔现象,而是经常性、永久性思念。”连续几次问答,逐步而又迅速地打开了学生文本学习的心门。

把文本作为阅读素材,以“预测”作为阅读理解策略进行教学。学生在默读文本中,试着找出文本可能埋下的伏笔。教师一步步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整堂课在反复的阅读、圈画、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中进行着,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在阅读中或推翻或证实自己的预测,教学过程不急不躁,教师轻松地“教”——引导,学生开心地“收获”——预测。

四、善于在思维碰撞处布白,以有效凸显语文教学魅力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学习疑难和学生思维的碰撞现象——往往是教学“布白”的巨幅潜能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慢的艺术;语用训练靠的是步步落实;语感提升需要小火慢熏,日积月累。比如,文章的标题正是透视文本内容的“窗口”,这一窗口虽小,却能一孔见亮、以小见大,许多时候透过它就能窥视文本的内容和中心。正因为如此,教师以此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实现质疑留白的艺术效果。比如《夜晚的实验》:这是一种关于什么的实验活动?为什么一定要在夜晚才能进行?实验者是谁?这一实验的目的、经过和结果又是什么呢?再如《半截蜡烛》,板书后笔者让学生就课题进行了质疑,经过梳理,他们的质疑情况如下:为什么是“半截”而不是一支蜡烛呢?“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它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让他们在“阅读讨论—集体交流”形式中开启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又能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智慧风采。

五、善于在课堂收尾处布白,以有效凸显语文教学魅力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一篇文章结束或者课堂教学结尾,既是对前一阶段的简要性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的积极预备和重新召唤。善教者在此时此处进行“补白”,就是设置丝丝悬念,有效激发“音断气存”“意犹未尽”“挥之不去”的情愫,努力赢得一种“此情虽绝意绵绵”“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未完待续效应。比如《狼和小羊》教学后,提问:“小羊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呢?它有没有狼口逃生的可能呢?”有学生认为小羊死定了,有学生说小羊靠智慧救了自己,有学生说突然来了其他人吓跑了狼使得小羊获救了,还有学生说狼突发善心放掉小羊……经此一问,不仅“续写”了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小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更在“见仁见智”中满足了许多孩子善良美好的个人愿望。再如《孔子游春》,教师可激励学生根据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就“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一结尾性句段进行分组讨论。无论结果如何,都有利于发挥深化中心的作用。

巧用文章“空白”点进行想象补充、拓展扩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发展想象力,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丰盈阅读感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根据课文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就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在一次次读写训练中得到提高。

在《匆匆》一文教学中,我們看准了文中排比句式这一言语形式,找准了用精准的动词及排比句式这一读写结合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时间流逝。“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的耳边抹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琴键上擦过;跳舞的时候,日子从脚尖划过……”这不仅写出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悟,更训练了学生的倾听、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布白”教学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个性化实践过程。只要我们善于从导入环节、文段精彩、文本细节、思维碰撞和教学收尾等处多加应用,就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

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莫把“人灌”变“机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

[2]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3]范红,崔荣佳.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一份阅读课程调查表引发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4]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昌吉师专学报,2000(3).

[5]张凯.阅读教学要突出“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9).

[6]王家政.简论阅读教学三原则[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布白小羊文本
论书法的布白
毛茸茸的小羊
狼和小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