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雨曦
“超强猪周期”的出现,背后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
“猪周期”再次来袭。
从2016的高位跌落后,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探,5、6月份已经降至8年来最低点。
所谓猪周期,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本轮猪周期因猪价上涨下跌的时间以及价格波动的程度均超过以往,又被业内人士称为“超强猪周期”。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期猪价有所回暖,但目前仍处于下跌周期中,生猪价格依然低于养殖成本,许多中小养殖户或将面临亏损;与此同时,行业亏损将成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逆势扩产的机会。
风险与机遇并存,这就是猪周期带给养殖业的启示。
超强猪周期
“生猪价格波动既有季节性,又有周期性。”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说,猪肉消费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我国生猪价格在一年中会出现季节性变化,呈“两头高、中间低”的价格走势。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本轮猪周期始于2014年4月,猪价的爆发式上升则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到2016年高点时,生猪收购价高达每斤10元到11元,一头猪盈利近千元。此后至2017年中,猪肉价格虽有小幅下跌,但依旧处于高位。
2018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直至今年5、6月,全行业生猪收购价跌破成本价,到达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指出,农产品周期性波动是必然的,这是由农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的,大部分农产品是季节性收获,所以波动比较平缓。但目前猪肉呈现的状况是异常波动,这中间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提供的材料显示,从2014年4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至2016年5月达到最高点,上涨期长达25个月,超过此前三轮猪周期的上涨期至少3个月;2016年5月开始的下降期,至今已经超过25个月。
而按照此前几轮猪周期的规律,下降期会比上涨期普遍多3个月以上,这意味着本轮猪周期时间或将超过50个月,所以又被业内人士称为“超强猪周期”。
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猪价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的出现,背后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行业普遍认为,这一轮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國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量仅占全部出栏量的10.6%,2013年占比为40.8%,2016年占比攀升至44.9%,仍然不过半。而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非常高,2009年美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出栏占比就高达96.8%。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告诉记者,2017年全国生猪屠宰量6.8亿头,规模以上企业屠宰量2.2亿头,也就是说,规模以上企业屠宰量仅为32%。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说,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主,尽管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但中小养殖户仍占据较大比重。
“中小规模养殖生产成本高、专用性资产投入小,对猪价较为敏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振说,另外国内的养殖户很难接受如同欧洲一样的配额式管理模式,养殖行为自主性强,同时对信息预警接受度差、接受能力低,养殖依旧靠直观感受。
因此,“在价格趋低时,养殖主体易减少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数量,即缩减产能或直接退出生产,当价格趋高时,立即扩大生产或再次恢复养殖。”周振说,这就容易造成猪价大起大落。
与此同时,为履行对股东、股民的承诺,猪肉养殖上市公司通常会急于扩产、做大规模,从而形成恶性竞争。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一位人士说,“猪肉行业在国内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主管部门无法直接干涉,因此行业内的大型企业经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而疯狂扩充产能。”这显然也是导致猪价异常波动的原因之一。
出局与扩张
按照市场常理,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波动互为影响,但在社会各界似乎已经习惯了猪肉价格起起伏伏之时,猪周期仍然让行业苦恼。
在经历了2016年的暴涨之后,今年这一轮的价格下跌让行业倍感煎熬。
6月4日,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股份发布了《2018年5月份商品肉猪销售情况简报》,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大幅下挫。简报显示,2018年5月,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181.52万头,收入21.94亿元,销售均价10.37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1.40%、-20.97%、-26.77%。
除了温氏之外,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盈利都是略减或预减。
其中,牧原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亿~4亿元,同比下降66.67%~91.67%;正邦科技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0.00万~1.40亿元,同比下降49.06%~70.89%;雏鹰农牧今年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跌228.94%。
相对于大型养殖企业的窘境,中小养殖户正在经历生存考验。
河南省正阳县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4月份开始跌破成本价,生猪价格最低时跌至4.5元/斤,目前每头猪赔300元左右;该养殖场在2016年高峰期养殖规模达到1200多头,目前已经减产超过一半,且能繁母猪的淘汰率比正常上升了30%。
记者调研了解,河南正阳是国内生猪主产区,养猪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如今养猪亏损的情况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短短几个月时间,县里已经有很多养殖场被淘汰出局了,目前还在坚持的养殖场也前途未卜。
“猪周期对于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屠宰加工企业也不愿看到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这些波动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本,企业还是希望市场保持相对稳定。”金锣集团党委书记郑培清说。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从目前国内能繁母猪的整体存栏量没有实质性减少来判断,生猪产量在未来一年不会有大范围的减少,2018年可能不会是这一轮猪肉价格下行的终点,2019年猪肉价格或继续探底。
在2017年下行过程中,温氏、正邦、雏鹰没有一个缩减产能,反而是增加产能。“2018年只是下跌的第一年,接下来行业免不了出现亏损。”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猪周期价格下行是行业转型红利期,亏损会导致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而这往往是大企业兼并扩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