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

2018-09-11 12:52高雪军李小姣王鹏生丁建国
西部中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熏蒸证候

高雪军,刘 佳,李小姣,王鹏生,丁建国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0.6%,女性高于男性[1]。该病具有不可逆性,最终会导致关节功能异常,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早期正确干预非常重要[2]。目前,风湿性关节炎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发展,减轻患者疼痛,避免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正常功能[3]。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疾病发展,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会产生消化道反应、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等[4]。近年来,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5-7]。中药熏蒸是一种传统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治疗法,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而针灸治疗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改善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近年来,笔者以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2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其中男7例,女 21例;年龄 21~68岁,平均(48.4±5.1)岁;病程1~19年,平均(11.3±6.5)年。对照组32例,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48.7±5.4)岁;病程 1~18 年,平均(11.0±6.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9-10]者;2)年龄、性别不限;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

1.3 排除标准 排除: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等系统疾病者;3)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免疫系统疾病者;4)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药物组成:马钱子30 g,艾叶30 g,防风30 g,独活30 g,桑寄生30 g,威灵仙30 g,川乌30 g,姜黄30 g,莪术 30 g,五加皮 30 g,防己 30 g,豨莶草 30 g,桑枝30 g,天仙藤 30 g,红花 10 g,蜂房 10 g,冰片 10 g。将上药置入纱布袋中,放入熏蒸治疗仪箱内煮沸,蒸汽温度设置为55°C,将患肢置于治疗仪中熏蒸,2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针刺取穴:主穴为足三里、关元、外关、太溪;配穴为肩关节取六肩髎、肩前、肩贞;肘关节取穴曲池、尺泽;腕关节取穴阳池、腕骨;手指关节取穴合谷、八邪;膝关节取穴阳陵泉、血海、膝眼、鹤顶;踝关节取穴解溪、申脉、昆仑;足趾关节为八风;病变疼痛部位取阿是穴。对患者各穴位皮肤进行消毒,选择0.25 mm×40 mm毫针,采用单手进针法,快速进针。在足三里、太溪、关元施以补法,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根据不同穴位,调整针刺深度。将艾条(长约2 cm)插入针柄并在关元、外关、太溪、足三里上施以温灸,每穴2柱,温灸时在皮肤表面铺上硬纸板,以避免灼伤皮肤。上述治疗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20天。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9-10]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80%以上,且各关节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50%~8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20%~5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

1.5.2 中医证候积分 根据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僵硬等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 1、2、3 分。

1.5.3 生活质量评分 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评价生活质量。由研究人员进行提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记分,计算每项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证候积分 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僵硬等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SF-36生活质量评分 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关节疼痛 关节压痛 关节肿胀 关节僵硬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9 2.4±0.6 0.7±0.2 2.4±0.4 0.5±0.1 2.5±0.6 0.6±0.2 2.5±0.6 0.8±0.3对照组 32 2.5±0.5 1.5±0.4 2.5±0.6 1.3±0.4 2.5±0.5 1.1±0.3 2.6±0.7 1.7±0.4

表2 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 29 治疗前 38.5±9.8 45.1±10.1 57.9±9.6 45.3±8.2 54.4±6.2 74.2±13.5 20.4±6.3 59.0±15.8治疗后 79.3±9.8 102.9±25.1 68.4±12.5 64.2±8.8 68.9±10.3 87.6±16.4 32.5±8.4 72.5±17.3对照组 32 治疗前 40.4±9.9 47.8±11.2 57.2±11.6 46.7±7.4 55.2±7.8 75.1±14.5 21.6±7.1 58.4±17.1治疗后 52.5±13.5 79.2±21.3 61.4±11.2 53.0±7.7 59.5±8.9 79.6±15.4 26.4±7.5 63.4±16.9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除引起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外,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关节致残疾、畸形,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由于目前仍无根治办法,因此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与“骨痹”“鹤膝风”“历节病”等病证相似,气血不足、营卫不和,风寒湿热是诱发因素。因此,治疗中应该坚持祛风、除湿、散寒,疏通经络等治则[11]。

中药熏蒸又称为“蒸汽疗法”“汽浴疗法”,利用中药煎液,趁热在患处或皮肤处淋洗、熏蒸,借助热力及药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12]。本研究所用中药熏蒸方中马钱子具有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之效果[13];《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可用于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4];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效;独活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效,可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桑寄生具有祛风湿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15];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之效,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川乌辛散苦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临床上常用于风寒湿痹;姜黄具有行气,通经,止痛之效[16];莪术具有行气止痛之效;五加皮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防己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之效;豨莶草具有祛除风湿,强健筋骨,清热解毒之效,临床上可用于风湿痹痛;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效,临床上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天仙藤具有行气化湿,活血止痛之效[17];红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效;蜂房具有祛风止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冰片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效,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

温针灸选用艾条,具有温经、祛湿、散寒、通络、止血、助阳等作用,针刺可疏通患者局部经络,灸可温经散寒、扶正祛邪,因此温针灸可疏风散寒、温经通络[18]。同时本研究配合病变部位关节的局部及循经取穴,可疏散风寒、温肾壮阳、健脾利湿[19-20]。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熏蒸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