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红,孙履东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患者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发生损伤,病情久之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上可用来治疗该症的方法与药物诸多,但其均具有不同的有效性及适应性。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4例纳为对象,将其以双盲法均分为2组后,施以不同的方法治疗,基于此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情况作探讨。
此次研究中以双盲法将纳入对象(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4例)均分为2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23~61岁、均值为(38.94±5.01)岁;3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为24~65岁、均值为(38.72±5.34)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无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及胃粘膜保护,依据其机体状态进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再给药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亦接受中医芪加真武汤治疗,药方为茯苓15 g、黄芪15 g、白芍12 g、刺五加10 g、甘草10 g、附子9 g、生姜6 g等,将附子先用水浸泡约30 min,再加水煎煮约1h,期间将其他药物逐一加入,共煎煮3次、每次1 h,将所取的药汁融合后加入乙醇放置1夜,需注意的是应保证含醇量约60%,之后抽滤并促使乙醇挥发完,将此药汁作为A液;再者是将黄芪、刺五加以及茯苓与白术等药物用水浸泡约30 min,之后以水煎煮3次,1次1h,融合所取的药汁煮沸,将其放置过夜后取上面的清液作为B液,将A、B液混合后煮沸,室温下放冷后离心,将所获的上清液保存并行蒸汽灭菌,之后便成为芪加真武汤(浓度为800 mg/ml)。让患者口服用药每天200 ml、1天2次,持续给药7 d后观察效果。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及Fas、FasL表达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s)
表1 临床治疗效果(±s)
组别 n PBL凋亡(%) Fas FasL(%)观察组 32 42.89±7.50 48.831±4.94 2.59±0.25对照组 32 60.36±8.11 75.678±5.09 0.27±0.12 x2 - 19.0547 37.2541 13.0842 P值 - <0.05 <0.05 <0.05
中医论证可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将其归为阴阳毒、蝶疮流注等范畴,并提示患该症者均存在先天禀赋缺乏,体内亦呈阴阳失调与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等不良状态,可见患者均因肝肾阴虚发病,并具有湿热及热毒侵体而灌流四肢的不良情况。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强调滋阴解毒、活血化瘀等机理。芪加真武汤为人体免疫调节类药物,其组方中包括黄芪及刺五加、甘草等,诸药合用时能够起到极佳的免疫功能调节与改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黄芪对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小鼠体内蛋白尿状态有着明显的缓解作用,并能够降低血液中抗核抗体的水平,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刺五加则能够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活性的杀伤力及抑制力[1]。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芪加真武汤与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类药物治疗狼疮肾炎时,其所获疗效显著,患者病情可得以有效控制与稳定,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较小[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明显,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及Fas、FasL表达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药芪加真武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及Fas、FasL表达有着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