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瑜
“教学做合一”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要求“教”与“学”都要以 “做”为中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由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等承办的“FTF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就充分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这一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实践能力。本刊专访了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模型教师郝冀,了解其在无人机培训方面的教学理念及心得体会,以及对当今教育、教师发展的一点认识及思考,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这次比赛来值了”
2018年8月15—19日,郝冀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全国首届“FIF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小学组及初中组比赛中斩获不少佳绩。这得益于他在无人机培训方面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宝贵的参赛实践经验。
记者:您这次带领学生参加了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比赛结果怎么样?学生们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郝冀:我很荣幸组织带队参加了这项非常有意义的比赛。比赛结果总体来说很不错。我们取得了小学组季军、中学组包揽前三名的好成绩。大多数学生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对结果比较满意;也有个别同学因发挥失常,导致比赛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结果,不过他们信誓旦旦地表态,明年还会再来参加比赛!
记者:在从您带队准备比赛到参赛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他们又取得了哪些进步?您有没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分享给大家?
郝冀:难题可能不算,只能算是一些小困难。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场地问题。由于馆内训练条件有限,且为公共活动场地,空间狭小,摆放不了一些尺寸大的障碍物,影响了学生们的训练。但他们很聪明,找了一些尺寸相对较小的物体来代替。例如,他们用桌子代替隧道,椅子代替圆环。正是这些小而“新”的障碍物,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二是技术问题。此次参赛队伍中,有部分学生为新生,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飞行器的构造,同时掌握维修和简单操控技能。如果仅靠教师教学的话,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为提高这些新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我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由一个老生带领一个新生。在整个过程中,老生消化总结、传授知识,新生快速理解、实操演练,实现共赢。
至于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将固化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及练习法。针对学生多采用课堂讨论法和启发法。
记者:听说您特别喜欢带学生参加各类无人机大赛,并获得了不少佳绩。参加类似比赛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帮助?您自己又有什么收获?
郝冀:对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比赛就会更“成熟”一些,表现为心理心态上的成长以及操作技能上的提高。每次赛后,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回去我得好好练练!能听到这句话,就说明这次比赛来值了,因为他真正体会到了“耕耘和收获”。
对我个人而言,每次带队都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在赛场上,学生是参赛主角。我能提供的帮助就是设备维修以及心态和应赛技巧的辅导。带队越多越有经验,指导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记者:您带领学生学习了多久的无人机知识才达到今天这样优秀的水平的?在教學中,您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郝冀:像本次初中组冠军已经跟我学习快三年了,他从第二年开始陆续拿到好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我遇到不少困难。技术方面好解决,无非就是我多讲几遍、学生多加练习。最难处理的是比赛前后学生心态和情绪的转变。有的学生失利后,其心态会发生180度的转变,有的则是在日常学习中起伏波动较大。虽然大多数都会积极沟通,但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是听不进去别人所讲的内容的。我就让他们先平复一下心情,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策略。
记者:近几年,无人机运动成为许多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并且呈低龄化发展。您认为应如何做好学生的无人机课程培训的启蒙工作?
郝冀:我觉得应该让这些新人“保持住兴趣”。因为兴趣才是“启蒙老师”,感兴趣了,他们自然会走进无人机的世界。当然,在启蒙过程中必须要夯实基础,将有意思的兴趣点和学生基础有机结合是关键点。教师可多制定一些带主题的小任务。
记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对同龄但资质不同的学生,您是怎么做的?作为一线教师,您在无人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对小学、初中、高中这些学段的培训分别侧重于哪些方面?
郝冀:我采取阶梯式教学及任务式教学的方式。同年龄段课程设置等级任务,晋级与否参考笔试和实操这两个维度。当本年龄段全部任务完成后晋级为助教,进行另一维度的锻炼。小学侧重于基本功,主要是基础操作和简单维修;中学侧重于理论知识;高中侧重于升级改装和生活实际应用。
记者:无人机其实是一个融合学科。孩子们出于对无人机的兴趣,可能会额外学习一些新知识,比如编程、物理等,并将其应用到无人机方面。这个时候,就要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系统的融合。您是怎么引导学生把课外知识融进无人机比赛的?
郝冀:我经常把无人机比喻成树干,告诉学生随着树干的生长,就会出现树枝,当这棵树长成的时候,就是个人知识体系形成。为此,要在日常学习中注意整理归类。如果你对外观不满意,就需要开发自己的设计领域;想要机器更加自主,就需要自动化方面的编程。比赛中运用课外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逆流的过程,当然这个逆流的回路需要你走过;如果这条路没有走过,也不要慌,究其本身,并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行检索,从而使两者建立联系。
记者:无人机运动是一项需要理论基础加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您认为理论和实践哪个更重要?您又是如何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郝冀: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以便更好地夯实理论基础。所以,我认为实践更重要。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学中实践。例如,在组装无人机前,我会先讲一遍基础知识,如“正转电机,反转电机,‘X’型无人机对角线电机旋转方向相同”。学生在听完理论后再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试飞。对有问题的飞行器,大家一起分析、修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实际电机摆放位置是有要求的,同时也明白为什么对角线要相同。学生这样获取知识才不是灌输式的,而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素养提升走前面
郝冀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本着“以科普教育活动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培训)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的理念,为更好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快速提升教师的科技素养,一直走在发展前沿。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青少年科技馆“以科普教育活动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培训)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这一理念的?
郝冀:青少年科技馆始建于1981年,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区级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承担着西城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及科技教师培训的重任,同时也是社区学校。所以,不管是针对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普及科普教育活动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而想继续深入学习的人群则是我们培训的重点。
时代不断发展,作为施教者,我们须紧跟发展,走在前沿。教科研是我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我们的灵魂所在。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新的教学思路,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阶段与持久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科研与应用结合、热点与特点结合”。
记者:目前,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传统的黑板被电子白板取代;视频教学渗透到了教室当中;教师把成绩单公布在网上,家长通过安全账户登录来查阅等。作为一名科技教师,请问您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会有变化吗?您都会使用哪些教学方式?
郝冀:会有变化。我个人比较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去尝试。其实像您以上说的电子白板、视频教学等,科技馆已经应用一段时间了。视频教学和实物投影利用率都比较高,因为很直观。
记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学校,教师的作用虽然很难被机器所替代,但教师的角色一定需要转变。您觉得未来的科技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郝冀:转变是一定的。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等。此外,要想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飞速发展,还要具备优秀的教育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