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平
摘要:中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政府经济改革的重心,其中农村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撑,顺利解决“三农问题”需紧紧依靠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政府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体系依旧发展缓慢,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和服务质量依旧落后于城市。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缓慢,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本课题基以商业银行对“三农”的服务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对“三农”的制约因素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管理体制;农村金融
我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农村金融的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和农村相比差距不断拉大,就目前而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明显落后于城市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农民居住较分散,且存贷款业务需求量较少,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随之增加,导致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置的银行网点较少,资金供给明显不足,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处于二者失衡的状态。
一、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决定
农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2013年中共中央出台《国务院加快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下面简称“若干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再次关注“三农”问题,《若干意见》指出要扶持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加速商业银行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保证满足农户存款信贷需求,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从该文件中可看出中共中央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毅力和决心。
金融作为科学配置资源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这些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金额为29.97万亿元,和去年相比增长9.9%,金额增加2.1万亿元,和2012年相比翻一番,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增效。
(二)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有利于创新体制
自从经济危机过后,虽然国家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的经济的复苏,但是经济的波动具有周期性,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财政项目和地方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国家的项目工程量较大,商业银行所需承担的风险也逐步加大。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使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村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若能发挥优势,转变经营方针,因地制宜的帮助农村发展经济,不仅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业务能力和创新金融产品。
二、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障碍
(一)涉及农民贷款的风险较大,防范措施有限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很多领域都需要资金的支撑,但是涉及农民的贷款资金数额巨大,贷款周期长,考验着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已经逐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内审管理,但是目前县乡地区和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依旧不完善,对涉及“三农”贷款业务的前期调查中,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和收益往往不呈现正比,所以部分县乡地区和村镇银行为了节省成本,会通过村政府和村干部介绍基本情况,实现对“三农”的调查,进而获得基础数据。这种工作方法虽然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但是很容易受到村政府和村干部的主观因素影响,在后续贷款评估环节容易丧失真实性,存在评级不实的情况。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从事“三农”调查的人员较少,且素质能力明显不足,加之“三农”业务种类众多,所以在前期调查、贷后管理方面出现漏洞,给商业银行带来资金风险。
(二)县乡地区以下商业银行网点设置稀缺
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增设县乡地区的营业网点,并增设自助银行等机器设备,加大了县乡地区的网点覆盖面积,并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的方式,扩充了商业銀行网点服务人员,以更好的服务“三农”,但是县乡地区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一,县乡地区的营业网点有限,而且服务“三农”的业务水平有限,县乡地区营业网点有限,不仅影响了金融支持“三农”的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商业银行在“三农”问题上的服务半径,虽然多数商业银行通过柜员和客户经理深入农村基层,以此解决农民贷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内控风险难度,以泉州市及下属的某商业银行为例,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难以满足服务“三农”需求
随着国家城镇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省市政府加大了对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主要针对中小乡镇集中建设。从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35周岁以下的人员较少,40周岁以上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较多;从学历角度看,本科毕业的学生仅仅占到27%左右,大专学历比重较大,占到55%左右,研究生及博士比例更是少之又少,以此相应的就是基层员工业务能力有限,素质相对较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金融市场的要求所匹配,难以满足农户多样性的金融需求。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三农”的人力资本建设环节,存在一定的培训问题和管理问题,存在部分员工对“三农”业务不熟悉,甚至对“三农”信贷业务毫不熟悉的情况,制约着农户信贷资金的发放;其次,商业银行对服务“三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员工考核力度有限,导致员工忽视“三农”业务,影响了相关业务的开展。
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探究
(一)强化对“三农”服务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必须将风控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对“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一,客户经理在放款在更加严格审查信贷资质,严格执行商业银行对农民信用等级的评选方法,在风险分类环节要把控涉农准入环节。第二,必须将“三农”信贷业务的监控风险指标进行细化,科学细化信贷评级指标,在信贷额度和授权执行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风险的来源,对贷款户的风险状况进行细化研究,提高风险预警机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根据风险影响程度和后果,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第三需强化内部管理,采用不定期跟踪的方式,加强对农户资金用途和信贷资金流向的把控,一旦发现农户违规用款行为,立刻严查,并处理相关责任人。
(二)增设商业银行县乡网点布局
就金融系统而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币金融系统最为发达,但是农户也相对较少,农户主要集中在陕西、福建、内蒙古等地区,所以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采用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更好的推动县乡地区的金融发展。所以商业银行在制定“三农”发展战略时,应在网点布局较为饱和的地区,对现有的银行网点进行诟整,对薄弱地区适当新设银行网点,在新设营业网点后,应在人力配置和贷款审批授权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
在优化商业银行网点布局方面,应统筹网点规划,多和市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综合考虑城镇规划问题,在较为发达的城镇,扩大商业银行服务半径和服务范围,对于欠发达城镇,由于业务单一和人员储备不足的网点,科学选择营业网点位置,通过优化网点布局的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其次,在审批授权方面,商业银行可依据各县乡的风控能力给予不同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市场的灵敏度,在业务流程方面,将“三农”业务的服务审批权限进行下放,根据等级评价的方式实施不同的信贷审批权限。
(三)结合县乡城镇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第一,商业银行应积极梳理各县乡的优势农业,并挖掘县乡经济的领导者,通过关联相关产业的方法,找到小微企业,为其精准的提供金融服务。
第二,积极研发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国内信用证等较为成熟的融资产品,逐步由城市向农村市场进行推广。与此同时,为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可研发低风险、具备一定收益的金融产品,盘活农民的资金,缓解其贷款难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服务“三农”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服务三农,成为商业银行新时代研究的新命题,商业银行可通过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和优化网点布局来探析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不断优化金融能力,创新金融产品,更好的为“三农”事业的开展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周阳.农村商业银行投资“三农”策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2]李江辉.我国村镇银行在“三农”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