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摘要:高职院校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会展实践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因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与其相互联系,在会展专业开设该课程非常必要。除了传统授课以外,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实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闻采访与写作;会展;改革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学极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除了传统媒体具有宣传功能外,微信公众号、官网、官方微博等方式也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早在民族存亡之际,著名思想家鲁迅先生就弃医从文,他认为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字可以医治人的思想,医生只能治标,文字却可以治本,新闻宣传更是具有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随着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跨专业就业跨行业写作的案例已不足为奇。新闻宣传已经被越来越多相关专业作为必备技能进行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被更多相近专业设置为基础专业课程,笔者所在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将该课程修订为2016级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实践三年来,学生反馈收获颇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
一、高职会展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会展与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紧跟会展行业发展需要,主要面向会展公司项目经理、招商专员、广告公司客户专员、文案策划、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企划等相关岗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熟练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会展管理与策划和新闻传播学同属文学大类,因其在实践领域的多重交叉性,又互为相近相关专业,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普遍开设晚于新闻传播学,许多高校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的老师都是新闻传播学转科目而来,换句话说,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新闻传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有哪些必要性呢?
(一)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
以我校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模式为: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结合,在校成长与在职成长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宽基础,厚专业,活模块”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培养“智力+能力”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按市场对专业高级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不断细化职业岗位工作的程序化模块教学,为学生的职业创造力和拓展能力奠定良好的理论和能力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一是立足于新闻宣传专业学习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二是立足于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与人和谐交往,端正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从而自信而成功地走向社会。这与会展学生需要具备的宣传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处理能力不谋而合。
(二)适应会展学生就业需要
会展学生就业去向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会议展览公司、文化馆、酒店、商业文化广场等会展参与单位,二是会展研究所、会展教育培训等教育研究单位,三是文化传播、广告、媒介公司AE、策划等宣传单位及公司。我校2017年会展管理与策划102人,毕业生中有28位学生进入宣传领域的单位。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校会展专业毕业生进入宣传领域的人数占本专业人数均在近四分之一左右,在校期间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迫在眉睫。
二、会展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改革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意识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理论知识体系,二是传授新闻采访方法,三是将采访方法应用于学生的模拟方法活动之中,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消化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新闻专业学生不同,在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致力于与会展学生实际相结合,尤其是高职类会展专业,将新闻学切实可行的实操经验引进会展思维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一)开设“大蓬车新闻课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尝试了“学在路上”的大篷车教学模式,即:仿效乘坐大篷车到处巡演的吉普赛人,通过建立大篷车采访车队,将新闻学子拉到远离课堂的外地,进行极具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在真实的采访世界中国接触被采访对象,学会新闻采写的本领。其中,2000年暑假,到大漠荒城、楼兰遗址和内蒙古额尔济纳沙尘暴源头采访;2001年6月,到背景四合院采访;2001年暑假,到太行山采访;2001年寒假,到江苏煤矿采访实践。这些亲身参与实践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学生为了一次采访主动做足功课,温习课堂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实战操作中加以指导,学生印象深刻,更易于掌握知识,事实证明,这种培养方式,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更高,在实际工作中更易于上手工作。这种在实战中讲述理论的方式更易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消化,但难度大、成本高也是需要改善借鉴的。
(二)新闻人物进入课堂
学习新闻采写课程最主要是要学生掌握采写的方法,理论知识基础储备,真正检验课程质量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能否在接到采访任务后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挖掘新闻点,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才是该课程的重心。光是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在課堂中引入学生身边中的“新闻人物”作为被采访对象,更能激起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性。笔者所在的学校2016年优秀毕业生蔡利立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担任多个学生干部职务,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校级奖学金,适逢我校“四叶草”社会工作站急需增设工作人员,经校方多方考核,该学生被一致投票留校工作,成为“四叶草”社会工作站的专职负责教师。因我校的社会服务等专业经常走进社区和民生,“四叶草”社会工作站不但是社工专业实习实践的平台,更立足于服务我校及周边片区,有较高影响力。一时间蔡林利成为我校的焦点人物。笔者邀请已经参加工作的蔡林利老师进入课堂,作为被采访对象让学生现场采访蔡老师,最后制作成稿件。蔡老师来自本校,加之本专业也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社工工作接受蔡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学生学习热情被极大地唤醒,课堂气氛活跃,采写出的稿件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鼓励学生投稿到校媒,最终两篇文章被我校校媒中心采用,拿到稿费后的学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甜头,现在已经开始去校外媒体投稿。
(三)让学生采写身边的人和事
新闻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接近性,学生也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更有兴趣。采写新闻与文学作文一样,从身边着眼,熟悉实在的身边事往往最容易上手,适合初学者进行新闻采写。我校每年4月12日-13日两天为校运动会日,全校师生停课进行。在这场重大的校内赛事上,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学生参加,学生也把此竞赛作为他们很重要的一项荣誉。两年来,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深入运动会现场,运用课堂教授的内容,深入挖掘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每人采写一篇新闻稿件,先在5人小组开展组内互评互改,然后一一指导、讲解。通过实战测试,那些极个别滥竽充数的学生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去翻阅资料,请教同学,最终也交来了基本像样的稿件。此外,挖掘身边人物的故事,以现场采访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做好自己的分工,既训练了新闻采访的技能,又加强了团队合作,学生们乐在其中。讲到新闻采访部分,笔者会用两节课重点介绍提问方法,反复训练学生的提问技巧,减少毫无意义的“废”问题。之后,笔者将全班4人分为一组(可自由结合),共12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准备采访提纲和问题,组内研讨最终确定提问提纲,仿照电视节目《鲁豫有约》,对本组有新闻价值的同学进行采访,在课堂中演绎。笔者发现,学生会对自己身边的人物更有采访欲望,为了做好一个采访,每个小组都做了充足的线下采访准备工作,课堂演绎中,观看的同学也在一片轻松中找出了对方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互评和老师考评相结合,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能力之外,更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素养,《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专业提升上有非常大的帮助,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在传统课堂之外融入新型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促进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