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玲
【摘 要】语文,语言文学,起源于语言,由每个字构成,多字成词,多词成句,句句相连变文章,章章出色,是为文学。其实简单来说,语文似乎也不过文字罢了,大抵最多是有人脱口成章,而有人却脱口成脏。语文是绝对要学的,而且还要学好,倾其所有以教之,再辅以道德约束,语文,方才能谓之“学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70
关于语文的学习,我一直有一些疑惑难以疏解:语文的学习模式一定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定的模式吗?不一定!一定是在固有的地点产生固有的昏昏欲睡的感觉吗?不一定!至少我觉得真的有其他更高效更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们至少能愿意来学语文,从而学好语文,而不是谈语文闻风色变,听语文闻风丧胆。为了改变这种无社会认同的风气,为了督促学生们笔直的走下去,今天就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纠正学生对语文的错误认识和畏惧心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简洁明了的阐述了语文的重要性,还清晰的指明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摘要里对语文的定义,其实语文课程也不过是教学生用一些方法从学到的字词组词造句,脱口成章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有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具有人文性,什么是人文性呢?人文,人文,人和文,文来自哪里?来自人,所以经过简单推理,我们可以看出人文性其实就是说语文课程这个工具与人有关,它不是普通的有实物的工具,它源于人类,张口工具出,闭口工具收,无实无形。大概就是因为语文课程无实无形所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对它的错误认知——畏惧,觉得很难,很不好学。但是要我说,语文真是不需要有所畏惧。还是拿摘要举例,语文不过就是脱口成章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生一旦产生畏惧心理,就会慢慢远离语文,那样一定是不利于语文的学习的,所以语文教育模式的第一步一定是纠正学生错误思维和畏惧心理。
二、从一个人奋斗到合作学习
一个人奋斗注定是无趣的,所有的问题都只能自己思考,所有的发现都只能藏于心中,不管是喜怒还是哀乐都只有自己一个人知晓,实在是难受。更何况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自制力的小学生多半都在玩耍,不是在操场上狂奔就是在教室里嬉戏喧哗,更或者是摆谈在家里打的游戏是多么好玩,真的还会认真学习吗?而不是思绪早已飘向远方?作为教师,为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督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班上的学生均匀分组,保证每组每个成绩层次的学生都有,然后以一人带动全组,以一组带动全班,就像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的“先富带动后富”一样,是不是效率就高多了呢?另外我觉得这样还可以促进班级里学生们的感情交流,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让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还记得我开篇提出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模式一定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定的模式吗?一定是在固有的地点产生固有的昏昏欲睡的感觉吗?我都给了肯定的回答:“不一定!”现在我就来阐述下我的理由。
(一)穿插游戏在课堂中
我说的游戏不是指电子游戏、竞技游戏一类的,我指的是一些小游戏,它不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而是在学生疲倦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放松的游戏,例如诗词接龙这种简单,但是百玩不腻的游戏。那么穿插游戏的好处有哪些呢?我觉得就是能让学生在疲倦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左右脑换一下脑子,让陷入待动的机器有空余可以重启一下,休息好了才能更高效的学习语文。
(二)用音頻、视频刺激学生的大脑,加强记忆
一个频率、一个音调的反复强调的相同内容,我想我都可能会睡着,更何况是这些小学生,这些尚未长大的稚子呢?难道要他们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去记忆一些东西,或者说让教师强制叫醒他们,强迫他们去记忆?这样的话我想他们不仅可能学不进去,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然后还会成长为反社会人格。其实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放一些音频和视频给他们看,比如说诗词朗诵的音频或者诗词大赛的视频。不同的上课模式会让他们瞬间提起精神,根本不需要我们去叫醒他们给他们埋下不喜欢上课的种子。
(三)将学生带回真实,带回自然
语文的学习真的需要一直在课堂上吗?为什么不能带学生们出去看看呢?我特别喜欢带学生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使是长日阴霾的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我都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启发,所以很多时间我希望他们能多去领略自然的美,去体验真实。因为我认为,欢声笑语的课堂其实是学生在投入其中的表现。
四、不要囫囵教之,最好能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迫切地想教好每一个学生了,所以就将自己毕生所学都倾情以授,但是他们没有想过这并不是对学生好的表现,反而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造成负担。我觉得学生应该按成绩高低来划分成几个层次,不是说要区别对待,反而在学习以外的地方平等处之,而是指前面我说的因材施教。成绩好一点的,一般他既有天赋,又还有时间,就给他们再加一下有一定难度或者说难度大一点的教学内容。成绩差一点的,就不要把普通学生的学习内容全部交给他们了,一点点学会,即使慢一点也比囫囵吞枣,最后落得噎死自己的下场更好。这一点我将概括为教学的科学性。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它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所以,语文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一定的教育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接受其指导。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这就是科学性的体现。
语文难吗?它不简单。语文简单吗?它不难。关键是学生怎么去学,教师怎样去教。语文,不过是一个脱口成章的学习的过程。说白了,语文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在适当的位置和适当的人说着适当的话,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学了,所以语文课堂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让我们学得更好的工具。所以语文不难,也不简单。当然,以上都是个人从业经验的总结,具体内容还需仔细研究。只有教师去不断地学习,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的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