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国强
【摘 要】如何加强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本,是原动力,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本文首先就阐述了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接着提出了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中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锻炼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04
一、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分析
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对于处于高校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育都变得日趋完善。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十分的理性,以往仅仅凭借兴趣进行学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的体育锻炼中去。其二,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对从事的体育项目产生强烈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凡事具备了兴趣,学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培养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理性的认识,进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二、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中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和强度
根据笔者的调查,高等院校中普遍欠缺与体育锻炼相关的文化和氛围。因此,要想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排头兵”。首先,现如今各种体育赛事多如牛毛,志愿者在体育赛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一般情况下,各大赛事的志愿者大都来源于各个高等院校。而这些高校的学生在参与各项赛事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收获足够的认可。其次,各个高等院校应该大力发展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体育社团。一般而言,体育社团属于校园内的自发组织,由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筹建组成。体育社团的建立和完善是体育校园文化根植校园并发扬壮大的一大具体表现。在体育社团中,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汇聚一堂”,在频繁的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
(二)因地制宜,加强校园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建设力度
体育锻炼与其他学习活动相同,相应的设施设备都是必须保证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保质保量的体育器材设备,任何体育锻炼都将变成了“空中楼阁”。根据笔者的调查,与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高等院校体育设施设备的缺乏是普遍现象。很显然,在“缺衣少粮”的状态之下谈主观能动性,效果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此,为了提升高等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校园场馆的建设势在必行。各个高等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设置的购置购买。体育设施设备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升,也是学校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
(三)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借助各种手段和多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知识的能力的提升和补充,与时俱进,以全新的姿态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新要求。其次,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自身具有魅力且教学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使用具有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明显增强,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他們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更加高级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比以往更加多变且灵活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其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兼有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由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无比的开心自豪,这对于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在体育锻炼中难免会存在诸多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带来的挫败感、失败感则是学生提升主观能动性的“拦路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于那些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内容就应该采取科学且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有难度动作要领的讲解,并且通过游戏法、比赛法等趣味性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体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与其他学习科目不同,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体育练习中对于学生的保护,让学生在一个安全无忧的状态之下进行体育锻炼,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主观能动性势必会得到显著提升。
(五)帮助学生克服体育锻炼中的消极情绪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运动项目会有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很多身体素质不好或者是不爱好体育的学生很容易在体育锻炼中产生消极和挫败的情绪,而很显然这种消极的情绪是体育锻炼中主观能动性的“最大敌人”。很多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就很会在教学中通过一对一或者是趣味教学的方式有效的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在一个积极且向上的情绪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六)积极发展体育俱乐部,让体育锻炼普及面增强
高等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十分具有活力。在高等院校中积极发展体育俱乐部对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园俱乐部是建立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的前提之下,其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并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提升了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体育课程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谭乐华,亓永顺.培养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