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意推断与补写”试题分析及解题方略

2018-09-10 11:40刘淑芳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

刘淑芳

摘 要:主要对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中语意推断与补写类试题的题型与試题特点进行分析,探究与之相应的解题方略,以期得出对中学教学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语意推断;语境补写;试题特点;解题方略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体现了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的基本理念,更注重学生文本解读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在此,笔者主要对今年语用题组里两道主观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探究与之相应的解题方略,以期对今后高三复习教学有所裨益。

一、题型与试题特点

语境补写题对应的考纲要求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题目设置为:“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赋分5分或6分。从2012年以来,这个题型一直在5道语用题中占一席之地。所谓“语境补写”,就是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三个句子,要求考生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入合适的话语,使之上下贯通。因此,语境补写题也叫短文填空题。例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第20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第20题,每处不超过15字)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0题。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 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 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 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卷第20题。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 ①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 ②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 ③ ,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这三道试题的文本以说明性语段为主,Ⅰ卷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药品使用问题,Ⅱ卷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以变色龙为例说明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问题,Ⅲ卷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太阳能与风能互补发电的问题。

试题要求与往年相似,要求根据语段背景补写句子,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要贴切,与上下文连贯,逻辑严密,并有字数限制。这样的要求意味着所补写的句子不能照抄材料,而语言又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即组成句子的词语要从文本中来。

试题的分值由去年的5分提高到6分。三个语段中都有3个空缺,从语段整体来看空缺的位置,有放在语段开头引领句的(如Ⅲ卷中的空缺①)和放在语段中间衔接上下文的。这些空缺的填写大多要考虑前后照应关系,或从上下文中摘录相关的关键词(如Ⅰ卷中的空缺②③,Ⅱ卷中的空缺①③),或借鉴上文或下文的某个句式进行仿写(如Ⅲ卷中的空缺②③),或联系上下文补写过渡句(如Ⅱ卷中的空缺②)等。这道题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的思维强度大,主要考查学生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考生要答好这道题需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合理读写。

语用组的新题型,其注重考查的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第21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试题以议论文段为主,以某学生对大学专业选择问题的看法为主要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参与论辩的思维。题目要求考生指出文段中理论推断存在的错误,还要参照所给的句子进行表述。所给的参照句子看似在限制表达,其实也是在提示考生发现其中逻辑思维的错误——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此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仿写、概括能力,更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赵静宇在《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可以对其他种类的思维进行检视、反思,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帮助我们寻求真相、得出结论、获得解决办法。在承认考试时间和考务限制的前提下,高考语文在批判性思维考查方面依然大有可为:可以考查检验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可以考查辨识有缺陷的推理,可以考查是否能有效构建论辩。①试题文段中得出结论的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学生若能发现这一问题,就能参照示例指出其中的推理缺陷,与持此论断的某学生展开论辩。

综合分析,今年“语意补写与推断”两道语用主观题考查的实质是学生深入文段的逻辑思维能力,彰显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思路,也为我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二、解题策略

据了解,不少学生对语用的新题型——第21题的推断仿写觉得不是很难,可是对近几年常考的“语境补写”心里没底,做题时全凭主观感觉。虽然“语境补写”这道综合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题目,常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但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再掌握一些解题策略,展开思维,合理推断和补写就不再是难事。下面笔者主要以Ⅰ卷和Ⅲ卷中的试题为例,进行解析。

1.借助标点和表达语气划分语段层次,明确中心话题

例如Ⅰ卷中试题文段有四个句末符号“。”表示该语段有四句话,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指出药品作用及使用不当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二层是二、三、四句,以口服药为例,对第一句进行说明。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语段中心话题是“药品使用问题”。

Ⅲ卷中试题文段也是四句话,第一层是一、二句介绍太阳能与风能的互补性;第二层是三、四句介绍其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很好的匹配性。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语段主要围绕“太阳能、风能的互补性及其组合互补发电”的问题来写。

2.明确空缺位置,辨明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初拟答案

例如Ⅰ卷中试题文段有三处空缺,空缺①在第一句的末尾,根据前面“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要补写的是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根据第二层中“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拟写为 “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空缺②在第二句的末尾,根据前面“逐渐进入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后面“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逐渐升高)”意思的句子;空缺③在第四句中间,前面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然而”,后面是“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的是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Ⅲ卷中试题文段也是三处空缺,空缺①在语段开头,是个起始句,也是对下文的引领和概括。根据第二句中“白天、夜晚、夏季”和第三句中的“这种互补性”可以推断出此处补写的是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和季节上有互补性”意思的句子;空缺②在第二句的末尾,根据第二句中分号提示,可知“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与“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 ”句式是大体相同的,由白天与夜晚在“光照和风力强弱”的对比中,可推断所填句子的主语应是与“夏季”对比鲜明的“冬季”,所以空缺②可拟写为“冬季光照强度弱而风力很强”;空缺③在第四句中间,根据前面“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和后面“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的是两套发电设备三种发电情况中的“太阳光发电”,仿照前面“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的句式,可拟写为“白天和晴天由太阳光发电装置发电”。

3.放入原文,检查语意是否完整连贯,表达是否准确简明

初拟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答案,还需要放入语段,检查句子陈述角度是否统一,语意是否完整连贯,表达是否准确简明。能与前后句子衔接连贯的,说明拟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衔接不上的可借助关联词,使句式协调一致。字数超过要求或语言不够准确简明的,要进行删补替换,能用代词简化的要用代词简化,力求表达言简意赅。

例如Ⅰ卷空缺①前面句子有“但”“若”两个关联词,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假设,我们可以在拟写的答案前加上“也可能”或“就可能”与之相应,确定最终答案是“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或“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Ⅲ卷空缺③拟补写的“白天和晴天由太阳光发电装置发电”中“晴天”就意味着白天,为了表意的简洁,可确定最终答案是“晴天由太阳光发电装置发电”。

三、教学及备考设想

语用题组中“语意推断与补写”题,既要求考生要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辨析语言,又要求考生能准确、简明、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其考查的实质是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精选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了解相关考点,掌握解题策略,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的练习中,高考真题是公认的最为典型规范的试题,能让学生把所学理论和方法用到实际的演练之中,所以我们可以选近三到五年的高考真题作为讲练的重点,让学生在高考真题的演练中用心思考,学会推断,发展逻辑思维。

2.问题引领

在试题的评析中,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分析讲解剥夺学生的思考权利,更不能简单宣布答案来代替解题过程的思考引导。比如,在讲评第20题“语境补写”时,我们可设置以下问题: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可分为几层?中心话题是什么?三处空缺分别在哪一层的哪一句?在该句的什么位置?补写可用上下文中的哪些词语?有没有可参考的句式?拟写的答案放入语段中是否通顺?……通过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引领,学生大多能进入语境,积极思考,在尝试中明確答题步骤,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方法。

3.总结规律

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这一考点的考查,高考命题可能会不断更新变化,但不管何种题型都会有其相应的命题规律和解题规律。善于分析总结,掌握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赵静宇.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J].当代教育科学,2015(6):51-57.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语数英(2017年版)[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