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儒家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8-09-10 11:40王有玲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

王有玲

摘 要:儒家思想对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儒家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仁爱教育;处事态度;孝道作用;交友之道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儒家思想是有必要的。这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體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儒家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注重仁爱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仁爱教育放在首位,《论语》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最多,如: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告诉我们:自己不想干的事,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应该由我们自己承担,不应该强加到别人头上。这其实可以算是一件小事,只要从点滴间注意,就完全可以做到,所以这也可以算作一件大事。只要天下的人都这样去做,那么孔子所说的仁也就可以达到了。这句话是整部《论语》中孔子思想道德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孔子为人处世所体现的基本美德。

孔子所说的“仁”,就是从我们自身出发,逐渐向外界扩展的。

又如,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先使别人通达。孔子自己对“仁”的要求,大而言之,是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期望努力,那么社会、国家就会按照期望回馈我们;小而言之,是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期望对待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会按照期望对待我们自己。以此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其实也并不玄妙,关键在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奉献,那么我们离孔子所说的“仁”也就不远了。

“仁”,是孔老夫子跨过悠悠千年长河,所留给后人最宝贵的东西。就像《论语新解》中所说的:“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珍惜自己所得到的仁德,并用它去对待事物,对待他人,你将会发现,那《论语》中最为珍贵的智慧之光,正在你身上闪耀。

二、重视孝道作用

“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看重孝道的国度。父母之爱从亘古的年代中缓缓泻出,那份清辉经过历史的分分合合洒落至今,成为不少游子内心真挚牵绊。

但我想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用他们的离去教会我们爱别人的能力。不管是一杯淡茶,还是一份问候,他们都会很乐意收下。在孝的天平上,从来都没有家财万贯就可以傲然独居一方的。那些揉碎在生活中温暖的点点滴滴,在孝的窗口从来都是绿意盎然的。

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既如此,又何不将孝付诸于行动呢?

三、重视处世态度

子曰:“过犹不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怀着一种尊敬的态度,不过度亲密,不过分疏远,适当的距离不但给人一定的空间,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早就有人明白,距离产生美。隔着一段距离的情谊更能长久。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分寸,也懂得把握尺度。

一句禅语这样说:“花未全开月未圆”,可能在多数人眼中,“花好月圆”才是最美好的境界,而禅意的角度却是与众不同。“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心怀着对美好的期盼和憧憬,才能体现出完美的感受。否则,当一切已达完美,花一旦全开,马上等待的就是凋谢;月一旦全圆,等待的就只有残缺了。所以最美好的时候更该留有余地。

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是这样。距离是一种艺术,懂得距离,也就懂得了人生。懂得距离,既不会招致羞辱,也不会被朋友疏远,一寸距离,一纸宽容,尽释天晴。

我们就好比是一棵树,把自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控制好物与事,与人的距离,朝着既定的方向生长,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在收获的季节,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重视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是《论语》中永恒的话题,纵使相隔几千年,那殷切的教诲依旧渗透在华夏儿女的心里。

俗语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遭遇不顺,迷途难归时,只要有朋友好意的提醒,有朋友诚挚的引导,最终我们会遇到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或许,朋友之间没有入耳的恭维,没有语言的表达,但仅仅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就让我们充满了力量,迎难而上。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友情不受限制,它可以在长幼之间、同性之间、异性之间甚至是异域之间。山水相隔、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热火来驱逐寒冷;前途迷茫、不知所向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指明方向;望洋兴叹、误入歧途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双眼眸来激励成长……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烦恼和忧虑,脚下无尽的坎坷荆棘,在友谊的温暖陪伴下,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要热爱、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同时,教师的关爱还要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文明.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研究[J].课外语文,2015(8):190.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