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体验,灵活感悟

2018-09-10 11:40牛继梅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

牛继梅

摘 要:聋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听力和语言表达都有生理缺陷,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比一般人更多的困难。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聋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来设置教学方案,争取以形象、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形象体验,灵活感悟。

关键词:聋生语文;形象体验;灵活感悟

聋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而且多数聋生还因为听力原因造成语言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聋生的语文教学不能和普通学生一样,要能严密结合聋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想做好聋生语文教学就要全面了解聋生的基本特点:由于自身的听觉障碍,很多聋生有自卑心理,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甚至遇到困难容易出现焦躁、易弃等消极心理。掌握这些特点,我们就方便针对性地设定能吸引聋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语文教学方案。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例从几个角度来说一下如何引导聋生在语文学习中形象体验,灵活感悟。

一、结合生活体验,设置教学方案

知识来源于生活,聋生由于自身的听觉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听读所以学习语文的方式比普通人相对单调。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为了唤起他们的认知需求,我们就要从他们感兴趣、易于认知的角度来整合教学内容,让语文知识以契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吸引他们深入探究。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为例,正常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们先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分析段落意思,学习表达技巧……但是对于聋生来说就不能这样教学,我们要结合聋生的特点,以契合他们生活体验的方式来整合教学方法:①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下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让孩子们先产生形象的认知。②让学生回忆自己比较熟悉的亲人,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些方面想的(结合学生的想法更易于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比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③默读课文,作者通过哪几个故事来回忆鲁迅先生?分别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默读是适合聋生的阅读方式,如此提问便于引导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便于引导聋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及生活中熟悉的亲人来设身处地地揣摩作者的写人技巧,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写人记事、表达情感的欲望,产生积极的课堂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形象展现知识

聋生在听力和语言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说教肯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当前信息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巧妙整合课程资源,让语文知识以形象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或板书呈现出来,给孩子们以具象的认知,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参与知识探索和理解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学生不能倾听到饱含感情的经典诵读,只通过默读的话会有认知不足,也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我们就可以通过播放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将同学们代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这些最可爱的人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迷人的天山牧场》,可以利用视频资料让同学们顺着作者写作的角度来欣赏天山牧场的迷人风景……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现,能将同学们带入到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带来的遗憾,便于发挥聋生视觉代偿能力,充分激活学生阅读、欣赏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启迪发散思维,打开表达思路

寫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普通学生都抱怨作文不好琢磨。其实,这是平时积累不够,也是没有打开思路,没有找到写作方法和角度。聋生有聋生眼中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的表达欲望,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所以写作教学阶段我们要给聋生鼓励,启发他们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认识和思考问题,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然后我们再指导他们捋顺思路整理成书面表达。

古人云:我手写我心。意思就是说写作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写作教学不要让孩子们总是刻意拔高思想,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只要做到句子通顺、真景展现、真情流露,就是好作文。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可以写开放式话题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发散思维。比如,“值得回忆的——”(该话题给同学们很大自由,可以是值得回忆的人,也可以写值得回忆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启发同学们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入手,可以以肯定的观点写,也可以以否定的观点来驳斥)……设置开放性话题,不但能唤起学生的表达需求,更能激活学生争强好胜的“雄心”,从而驱动孩子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路,完成一篇生动的习作。

本文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聋生语文教学的几点认知。总的来说,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聋生客观上存在听说能力的障碍,还要考虑到他们因此产生的心理影响,如此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根植于心,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深深吸引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从而融会贯通,全面提升语文分析总结、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雅芳.关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11(12).

[2]刘斌.初中语文情景化及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14(1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