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林 冯家传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寻找积极的自我,从自尊与自我效能提升入手,增强教师职业的尊严感与自豪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石;以积极的心态追求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本源;以师为本的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保障。
积极心理学;专业成长;教师职业幸福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3
什么是幸福?汉语字典对“幸福”的定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教育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幸福,因为只有教师幸福了,才会有学生的幸福;只有学生感到幸福了,学校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能否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就是说,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感受到教育幸福的源泉。
时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项基本法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法则。在追求幸福的旅途中,有很多人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忽略了自我,失去了找到通向幸福快乐的路径。
一、寻找积极的自我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心理学中,自我包含了通过意识的一切:记忆、行动、欲望、乐趣、痛苦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高自尊和强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个人力量和顺应能力的发展。当我们积极评价自己(高自尊),并相信自己会在努力争取的目标上获得成功(高自我效能感)时,我们会更健康和更幸福。
(一)自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高自尊与低自尊教师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个人特征。高自尊与这些因素有關:生活事件适应能力强、积极情感、自主性、双性化人格、内源控制、较强的自我知觉、恰当的目标设置、个人职责的完成、成功应对批评或消极反馈、有效处理应激等。低自尊则与这些因素有关:心理适应能力差、有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压抑,焦虑,烦躁)、饮食不协调、很难建立和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处理应激的能力差等。
高自尊教师主要关注可以提升自我的信息,寻找各种机会来提升自我和展现自我。他们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深信不疑;低自尊教师则倾向于自我保护和避免失败、羞辱或拒绝,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持怀疑态度。因此,高自尊教师通过寻找机会表现和运用自身优点来获得成功,以此来提高对自我的评价;而低自尊教师则倾向于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纠正,以勉强避免失败。因此,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提高自尊。例如,与学校领导或专家对话时,教师要避免“群体失语”的处境,更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1]而要从教师个体实践知识性入手,提升自己的专业话语权,增强专业自信与自尊。
(二)自我效能——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自我效能感是指我们对自己有效地组织和完成某一项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该理论由斯坦福大学的班杜拉教授创立。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在任何情况下,自我效能感(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决定了我们对行为效果或结果的预期。如果我们预期将会有成功的结果时,那么这种效能感将成为一种执行任务的坚强动力。如果我们预期不会取得成功,那么这种效能感将会成为一种阻碍因素。这些效能感和预期将会决定我们在行动上的表现,进而导致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此,必须在自我效能感上,增强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一信仰!
自我效能感能够带来很多美好的结果,它通过认知、动机、情绪和选择加工来调节运作。在认知方面,高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处理情境挑战时表现出拥有更多的认知资源,更富有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运用长远眼光来组织他们的生活,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机会而不是选择麻烦,设想成功的结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动机方面,高自我效能感教师会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预期自己的努力会带来好的结果,把失败归结为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够努力、策略不合适或者环境不利),而非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不足),把阻碍因素看成是可克服的。因此他们会坚持到底,努力达到目标。自我效能感让人们把潜在的威胁看成一种可控制的挑战,以减少对潜在威胁的焦虑和消极情绪,从而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
无论是自尊还是自我效能,都是和能力密切相关的,而能力不会凭空增加,能力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实践。所以,提升自尊和自我效能的根本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专业实践。
二、在专业成长的实践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何为职业幸福感呢?虽然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至少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即职业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认同感和热爱。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教师应把自己的职业上升为事业,在教育教学事业中找到自身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幸福感总是在从事有意义的事业中获得的。只有成就感才能产生幸福感。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对于真正幸福的教师来说,教师职业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他们对待工作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一)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成长,超越自我
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个教学能力差,被领导、同事和学生看不起的老师,不可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从容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及时准确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体会到幸福。所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的幸福之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提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主体。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生命主体,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偏差,甚至对教师这个工作时间长、付出多、回报少的职业有诸多抱怨。成尚荣曾说过,影响、决定幸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有无目标;二是在目标迈进过程中有无展开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都是实现潜能开发和人生价值的基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沿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超越发展和成功发展,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
工作之所以让人幸福,是因为工作的人有帮助别人的专业能力,专业让人有成就感、有尊严,让人获得幸福感。许多教师感受不到幸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不会享受,不会研究,总认为教育教学很困难,体验到的永远是挫败感,他怎么能获取快乐和幸福呢?一个专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与孩子的交往中也会充满快乐,即在很好地完成工作的同时,又能收获快乐。那他就很容易成为一位幸福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研究教育,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向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可见,将教师引导至教育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来,使其在研究中发现乐趣,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能够增加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报告《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但是教师在争取自己的專业自主权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传统的线性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下,以及强调科层制、标准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勤于检查、督促、评比,乏于指导、服务、对话。教师被置于学校科层的最底层,他们疲于应对,无暇顾及其它。他们的行为规范、言行受到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以及各处室主任的控制。教师常常被贬低为学校科层体系中的技术员,对教育方式、课程内容毫无选择权,成了游离于教育过程之外的盲目模仿者、机械执行者、简单照搬者和被动旁观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利名不符实[2],又何来职业幸福感呢?
因此,要帮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改革传统的制度内容,全面体现以师为本的民主化管理思想,增加发展、鼓励、表扬、嘉奖的制度因素,重视授权与分权,发挥制度的正向引导功能。同时,切实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充分保障教师的各项合法权利,不要让教师讨薪,教师人身伤害事件再上新闻头条,从而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荣耀的职业”!
(三)构建幸福学校文化,建设幸福校园
幸福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工作的家园,社会认可的学园。因此,学校组织文化的塑造是永久性的教育投资,除了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也肩负培育莘莘学子求真、求善、求美的任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大计。
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成长的自主权、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个组织里来加以实现。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教学专业的兴趣和期待、对专业发展的渴望都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合作和理想的特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学校应努力构建以学校为基本单元的学习型组织,营造和谐、合作、共同进步的文化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学校组织内实现专业的自主成长,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总之,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积极的自我是基石,专业发展是本源,制度与文化建设是保障。唯其如此,才能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幸福,体验幸福。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1.
[2]刘永林.论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权力与制度保障[J].课程·教材·教法.2005(6):13-16.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