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相华:医疗是一种人性传递

2018-09-10 11:12蒋永劲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者骨科土豆

蒋永劲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而从医28年的余相华是其中一位。2003年,作为骨科医生的他同团队一起开展了重庆市区县医院首例膝关节镜滑膜炎手术,为减少患者痛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5年8月,作为一名骨科专家,他参加了我市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伍,并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他叫余相华,是垫江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今年,正值余相华从医的第28个年头,他用爱学习、爱钻研的从业坚持;尽全力治疗疾病,在生命面前从不言放弃的从业操守,获得了患者“技术好、为病人着想、善于沟通”的一致好评。

“一斤新鲜土豆”的感动

“高中时,我妈妈经常生病,在填高考志愿时,我就填了医学专业。”像许多医者一样,年少时的余相华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从医故事。当时的垫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生长于农村的余相华对基层百姓的疾苦深有体会,于是勤奋学习,当个好医生成了他的人生目标。

余相华说,从1989年从医至今,他的从医经历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关于一斤新鲜土豆的故事。

“老百姓看病都不容易,前些年,我到患者家里去看病时,发现好多患者家里条件都不好,根本拿不出医药费。”2012年4月,当余相华从医院坐车赶到新民镇李婆婆家,免费给她治好了眼骨骨折时,她既意外又感动。

“婆婆家里条件差,只有用这亲手种出来的新鲜土豆来感谢你,你一定要收下。”余相华回忆说,当收到李婆婆送来的土豆时,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荣誉,28年来,他也坚持拒收患者的红包。

当医生不能说放弃

“余医生,我这儿有个病人,出车祸脑部受伤,一直昏迷不醒,我都给他输半个月的水了,他爸妈都放弃了。”2015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因车祸致脑部受伤,在当地医院ICU观察7天后仍昏迷不醒,父母伤心欲绝。

“父母都放弃了,把他送回去放在偏屋,都穿好了寿衣。看到还活着,每天叫村医来给他输水维持生命。”余相华回忆,当120车将患者接到垫江县人民医院时,检查发现患者脑部因车祸损伤,但生命体征正常,他随即联系脑外科医生,同他们一起对孩子的治疗进行全程跟进,并时常與患者的父母进行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住院二十多天后,患者奇迹般地苏醒了,且智力并未受影响。出院后一家人敲着锣打着鼓,满怀喜悦地来感谢余相华。

余相华说在医院,像这样的关于不放弃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2016年的一个晚上,一名42岁的女性患者因车祸致全身性骨折,垫江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合作,经过通宵努力,成功挽回患者生命。“当医生,不能说放弃,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做奉献 很快乐

2003年,勤学钻研的余相华同团队开展了医院首例膝关节镜滑膜炎手术,这例手术的开展为医院骨科开展关节镜手术垫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骨科疾病患者减轻疼痛迈出了质的跨越。如今,这项技术的成熟开展,已让1000余患者受益。

“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重合、微骨折……”聊起科室目前可以开展的新技术,余相华颇有些自豪,他说,这些看似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背后,是医者为切实解决百姓疾苦,默默学习、钻研的结果。

2015年8月18日,余相华成为我市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之一。“我们的任务就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提升医疗质量,完善医疗制度。”余相华告诉记者,在援藏的一年时间里,他带着学生开展了一百余例骨科手术,并将几项新技术教给学生。因为他的无私付出,不求回报,被当地政府授予“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荣誉。

“这次经历,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做奉献,很快乐。”余相华说,除了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他更看重的是与患者的沟通和给予患者安慰。因为医疗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不管是通过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要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作为医者除了要帮助减缓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也要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最终战胜疾病。

猜你喜欢
医者骨科土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后疫情时代《医者2020》上线,是致敬也是治愈
祈祷而已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土豆喝水
土豆的问题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