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华 余夏静 刘浩 王振环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优秀代表和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现状的调研,在综合分析个别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SCPA”培育模式,希望通过在后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形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185-03
Abstract: The nineteen major reports of the party are eager for young people. A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young people and advanced elem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the new forces and successors of the party and state construction. Whether they have enough spirit to bear will influence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records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records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CPA"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form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spirit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spirit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一、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担當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当前全党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增强广大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优秀代表和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更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因此,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培育模式就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情况调研
(一)整体概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党员培育的现状展开,调研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个别访谈的调查对象为高校党务工作者。调研过程首先是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情况,编制《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在兼顾政治面貌和专业的因素上,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调查。调研共发出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100%;其次是结合实际开展个别访谈,最后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情况,提出强化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建设性意见。
(二)访谈记录
本次访谈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担当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培育方式及教育效果情况与部分党务工作者进行了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普遍认为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全国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基层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员教育的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对于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培育都有共性的认识,他们认为高校作为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党员人数最多的基层党组织,其培养教育的学生党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才能承担历史使命,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担当精神的培育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是普遍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科学化不够。访谈中,党务工作者提出大学生担当精神应当从理论学习及实践担当方面综合强化。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学习的引导基层党支部均能在“三会一课”中严格落实,并能辅以阶段性测验考察学习效果;而对于实践服务环节的考察往往因缺乏监督、执行机制的保障往往流于形式; 同时在基层党支部的管理中,学生党员具备担当精神的展现形式主要为是否按要求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而是否主动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责任使命则没有显性的考察标准。
三是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还需强化。大部分党务工作者指出,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党支部均会有意识地指派工作任务,学生党员能很好地完成并展现一定的责任担当精神;但主动担当意识和担当践行不够,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困难群体,不敢亮出身份,不愿管也不想管;对于党组织开展的强化担当精神的活动仅限于参与层面,主动参与组织策划及活动总结思考不够。
(三)问卷统计
1.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认知方面。53.11%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在校读书的目的是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认为合格大学生党员标准应当敢于担当和信仰信念坚定;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应体现为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的。
2. 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现状方面。37.8%的调查者认为缺失担当精神这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比较严重,而有66.5%的调查者认为身边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42.58%的调查者认为个人意识比较强,忽略他人感受是造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不够的主要原因。
3.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体现的认知情况。44.5%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校园学生工作以及个人素养高,82.13%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社会活动能感觉到作为党员的责任感。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体现方式,在普通同学和学生党员两方面的认可方式不一,普通学生注重学生党员是否以身作则,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学生党员对于担当精神则看重是否践行服务他人的宗旨,是否感受到自身价值。
4.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养方式的评价。60.77%的调查者认为学校组织的提高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活动很有必要且学到了很多;最愿意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其次是组织生活的方式。
三、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模式现状分析
综合分析个别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统计数据情况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及学生个体均认为担当精神是党员必备的政治素质,当前学生党员也具备一定的担当意识,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还有待强化,基层党支部在培育担当精神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第一,思想认识还需提升。学生党员对于担当精神的认识侧重于个人综合能力,对于自身是否能在学业方面体现先进性关注更多;责任担当意识则不明显,特别是在对于党支部的工作安排以完成为目的的居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根本宗旨缺乏深入思考。
第二,培育方式还需改善。总体上看,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学生党员还是会积极认真参与,且能有一定收获;但由于党组织对于担当精神的培育方式随意性较强,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理论教育和实践深化没有同步,以致学生党员对学习实践主题把握不到位,很难做到知行合一[3]。
第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大部分学生党支部对党员责任担当都有制度要求,但要求大多时候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对策与细化的培养方案。同时在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上,虽然对党员在责任担当、集体意识、协调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缺乏可以考察与实施的细则与培养方案[4]。
四、强化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模式探索
基于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状况的调研和现状分析,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笔者认真总结梳理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尝试提出“思想引领S、能力强化C、实践培育P、管理监督A”(即“SCPA”)的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模式,从意识、能力以及行为三个方面,并辅以制度管理,全方位强化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实现培育过程系统化和规范化,最终引导学生党员培育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一)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党员担当意识
针对思想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尝试转换工作思路,强化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推动学生党员由学习客体变为学习主体,通过在自主的理论学习中深入思考、总结反思,提升党性意识。如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把讲台交给党员,使他们由“听众”变为“主讲”,通过课堂授课,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成立主题研究团,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就党章党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课题式研究并展研究成果分享,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探索“党建+模范”工作模式,通过教师、校友等党员模范讲党课,行为示范,剖析自我,引發学生党员精神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并形成持久的价值导向。
(二)能力强化,提升学生党员担当能力
学生党员要实现责任担当使命,应当具备担当能力。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应当准确定位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把握学生思想觉悟与专业能力的平衡点,健全党员发展制度,在发展对象阶段确保学生自身能力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强化学生党员以模范要求自我作为常态,通过健全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学生党员示范岗、党员活动室建设等 “亮相”工程,将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同学们的监督之下,使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自律意识。
(三)实践培育,强化学生党员担当践行
在实践培育中,学生党员应当是受教育的客体,同时也应当是被引导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5]。因此,针对党支部活动学生党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采取志愿实践服务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学生党员由简单参与向主动思考转变。学生党员通过主动选择参与党支部志愿服务项目,固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形成年度志愿服务计划,在不断的服务接力和固定强化中,增强责任意识和实践担当精神。如通过“基层观察”项目,对接孤独老人、留守儿童开展“私人订制”亲情套餐活动等,引导学生党员在服务中身体力行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帮助,学会责任,并自觉让宗旨意识入脑入心;通过“专业顶岗”矿业先锋项目,学生党员自发成立矿业先锋实践队赴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服务行业;通过 “3+1” 先锋助学项目,建立由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帮扶小组,主动帮扶1名困难同学,让学生党员在行为示范,主动关注和帮助同学中强化服务意识。
(四)管理监督,提升学生党员纪律担当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对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过程监督,可建立学生党员量化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规范化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目标考核,落实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行为示范意识。同时通过动态化过程管理,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把控其政治素养,实现党员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结束语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具备一定的担当精神,但缺乏主动提升担当意识、主动践行责任担当是培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SCPA”模式,旨在通过意识、能力和行为三个维度全方位把握培育工作的内涵实质,希望通过在后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形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肖霞.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探析——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17,35(3):224-225.
[3]刘军,潘建,邓思清.高校SPL模式培养学生党员的探索-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07:174-175.
[4]基于服务学习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84.
[5]胡燕,王海霞,王辉.探索提高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作风教育效果的新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8(30):25-26.
[6]贾立平,董涵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8(08):163-165.
[7]李春阁,刘硕.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创新教育与管理[J].高教学刊,2015(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