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著名中日建筑师告诉你:未来你家的样子

2018-09-10 18:25:37
环境与生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原研盒子家具

不论未来我们的家变成什么样子,在家的设计上,功能或美观自是必然,但幸福与舒适的感受更为重要。从2013年开始,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策划了3)欠HOUSE VISION展览,以“家”为主题,邀请知名设计师和企业合作,展开对未来社会的思考,引起世界关注。

2018年9月21日到11月6日,“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南广场展览园区举办。大展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任总策划。

“HOUSE VISION” 是由原研哉发起、以“未来居住新尝试”为理念,携手建筑师和企业共同构建未来之家的文化研究项目,以1:1的比例呈现。2013年和2016年在日本东京举办了展览,在建筑界影响甚广。此次在北京鸟巢举行的展览为第三次,会场由隈研吾设计,10位著名中日建筑师参展,如张永和、柳亦春、杨明洁、李虎、青山周平、长谷川豪、马岩松、孙大勇等。共同探讨今日中国生存的要素,以人的需求为最基本的思考来诠释未来居所。

01 砼器

(Concrete Vessel)

海尔X非常建筑

“砼器”探讨在新的人居关系学中,家电不再是墙角的器具,而是家的一员。“砼”字由“石、人、工”三字构成,原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它的设计不仅有建筑材料,还有人和电器的参与。该合院由三个“圈”组成,最内部是类似于小型庭院的自然区,绿色植物形成“绿核心”,塑造宜人环境,调解微气候;中部是住宅的设备和家居;最外部则是可播放投影的墙面。三个“圈”之间通过建筑与电器的融合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

02 亼屮口(HouseATO)

阿那亚X大舍

这间房子是“象形”的,灵感来自柳亦春所属的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中的“舍”字。“舍”字,可以拆成“亼屮口”(ji cao wei),是屋顶支撑和一个台基,有点像原始棚屋一样的原型。空间是可以不变的,变的其实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个作品更倾向于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试验在空间中人们如何去理解可能发生的变与不变。这栋玻璃宅引入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营造的“舍”的概念,与集体、开放相关,这件作品并非是封闭的私人住宅,而是构筑邻里关系。在“亼”形的屋顶下设置了可变家具的内室和外廊,同时,居所外围放置居住盒子,试图把所有生活空间逼到生活的外围,通过家具打造的内外开放性,重新定义住宅与环境、他人、社会、城市间的关系。

03 绿舍(e-Vege House)

远景X杨明洁

“家庭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用植物来储能。”能源转化为光和水,光和水储能到植物当中,而植物与人发生关系。在杨明洁作品中,一个新型的田园之家也許会重新定义能源与家的关系。在“家”中设置一个创新装置,展示能源通过光与水的转化,实现植物的栽培,进而实现一个充满绿意与情感的家。杨明洁说:“家的主人是一位工作繁忙的女性白领,她出门在外时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植物的生长;远在另外一个城市的父母可以通过手机帮她照料北京家中的菜园;远在海外的男朋友,也可以通过手机在她北京的家中为她栽培一朵花,在某一个特别的纪念日,鲜花盛开,送上祝福。”

04 火星生活舱(MARS Case)

小米X李虎

“火星之家”想要审视在极限条件下,家居生活只能拥有最小限度设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以把资源全部循环利用起来,让家自己形成一个小的生态。李虎认为,在环境危机四伏,消费欲望无穷的年代,“家”也需要对未来探索、对现实生活反思。当产品间的网络连接升级为物理连接,我们将获得一个包含能量、水源与空气的闭合环路。在“火星生活舱”中,这些产品不再只是单独的物体,而是被整合成家的一部分。生活空间达到最小极限,把家做成一个类似手提箱的样子,运输时合起来,使用时打开。

05 1 400盒子的共享社区

(Sharing Community of 400 Boxes)华日家居X青山周平

所谓居住并非只能在家里,更可以是探身到外部空间,让周围的人们也参与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此,不妨把适合临街摆放的家具全部集中在一起,以建筑的形式展现出来。青山周平认为,在现在的中国都市里,我们面临的不是homeless,而是my homeless,即家越来越缺少家的感觉。他将作品定义为“半建筑、半家具”,即突破建筑和家具的界限,通过半建筑、半家具、可移动生活盒子,来思考中国年轻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半公共、半私密的居住方式中,北京胡同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从中得到灵感,把房间缩小,变成“盒子”,保留最小的私人空间,而外面是共享的家具。

06 零边界(Edge-Zero)

有住X日本设计中心

阳光经过周边树林的过滤后通过建筑的天窗,均匀地照亮室内空间。通过玻璃,既可让室内温暖自在,又可遥望户外风景。日本设计中心原研哉设计研究所打造了名为“零边界”的方案,探索一种新的住宅格局,把整个建筑的内外边界去掉,为家提供更多可能。随着独居和两人居住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对居家生活高效率、高品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在“零边界”的家中,整个房间将呈现通透格局。

07 无印良品的员工宿舍(CompanyHousing for MUJI)

无印良品X长谷川豪

从中国窑洞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的居住方式中获得灵感,长谷川豪与无印良品共同打造无印良品单身公寓项目,“共有”和“共享”的概念。尝试高效利用北京的半旧空间,加上无印良品的系统层架等,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结合无印良品的优势,公寓采用收纳家具,让空间显得更加整洁。他们通过对空间的整合、归纳,完成新的共享住宅空间,达到既重视个人生活,又能唤醒正在逐步退化的邻里关系的效果。单身公寓不用墙壁进行分割,而是用能够自由组合的收纳柜将空间分割开来。既有私人空间,也设立了共享部分——卧室和公用部分相互交错,厨房也体现出共有理念——这将是一个新的合居住宅空间。

08 你的家(Infinite Living)

TCL X Crossboundaries

建筑以“白”作为主题,讲究在混沌模糊的世界里找到每一个人的需求。作品在空间内模拟了未来的家。其中,电视介入的方式充满科技感。在不需要的时候,电视如变色龙一般可以隐形消失在家居环境中。在人接近的时候,通过传感器可以让电视在墙面上显现出来。这件作品的基本建筑元素是水平和垂直的平面,无论是天花板还是墙面上,你都能找到TCL的家电电视产品的应用,不仅满足智能生活的需要,也构建出虚拟现实:想要置身池塘旁,电视就可以为你呈现出一个池塘。

09 庭园家(Living Garden)

汉能X MAD建筑事务所

人类科技越进步,就会越贴近大自然,所以,如同住在空无一物的大自然中,实际上却配有高度发达的新技术,这也许就是未来人类住房的进化方式。MAD建筑事务所此次尝试建造一栋水滴式的建筑,从远处看像一个漂浮的屋顶,置身其中,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似乎也变得模糊了。

作品有起居、读书、会客等居住功能,同时内部的植物和草地让整栋建筑成为一座花园。屋顶结构的材质将采用一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具有绿色环保、强度高、可塑性强、耐久性和耐候性好、阻燃性强的特点。

10 望远家(Scope Home)

MINI LIVING Urban Cabin X孙大勇

什么样的建筑属于中国人的生活?孙大勇提出了“反射”主题,探索在15平方米的空间中,人类如何去实现高品质的生活。“反射”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含义是是物理层面的反射,希望能够与周围环境有对话。第二层则是精神层面的记忆。这个项目是对四合院的新诠释,在住房的基本功能中,加入一个新窗户,让人如同观影一般,将城市外部的人间烟火尽收眼底,好比在天花板装了三维立体的新窗户。15平方米的展馆包含了卧室、厨房、卫生间,当盒子封闭时,它是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当盒子打开时,它是向整个外面的空间开放,房子和自然融为一体。(韩爽)

猜你喜欢
原研盒子家具
有趣的盒子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0
对胰岛素生物制品临床应用的思考
药品评价(2020年13期)2020-10-14 03:50:40
再常见的东西也能被重新设计
工业设计(2020年6期)2020-07-30 14:05:39
中国原研抗癌新药走出国门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现代装饰(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36
寻找神秘盒子
肉盒子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07
盒子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