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高等旅游教育合作建设分析

2018-09-10 02:37秦云帆尹长禧西南林业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处云南昆明650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4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旅游

秦云帆 尹长禧( 西南林业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处,云南 昆明 650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 650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国内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沿线国家的共同建设下,倡议要求的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提出了未来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在落实“一带一路”各领域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成果的基础上,将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全面推动“一带一路”的未来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正全面协调推进,朋友圈不断扩大,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及中巴等六条经济走廊均超过预期的建设构想。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403.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5126.3亿美元和3634.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3%和25.3%;国内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8国共进行了143.6亿美元的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新马老越印尼等东盟各国是我国投资流向地。2017年,我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欧以及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了19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达到11.4亿美元。而在“一带一路”政策性金融和更具延伸性的开发性金融国家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进出口银行将分别累计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主要涵盖基础设施、产能合作、民生等领域一大批重点开发项目的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

东南亚各国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重点地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东盟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2%,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加深,2017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357亿美元和2791亿美元,进口总额同比增长9%,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盟则在中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上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位居第三。未来“一带一路”的多个维度的建设中,双方在加快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双边教育和文化等更深层次的交流。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的11个重点建设合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得到更高的重视。

一、中国—东盟旅游发展合作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研究院测算得出的数据,2017年全年,我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3051万,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达七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出境游消费高达1152.9亿美元。而在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指出,2017年全年入境我国的外国游客人数4294万人次(含相邻国家边民旅华人数),按所在区域划分分别为亚洲占74.6%,美洲占8.2%,欧洲占13.7%,大洋洲占2.1%,非洲占1.5%。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其中缅甸、越南、俄罗斯、蒙古、印度含边民旅华人数):缅甸、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截至2018年初,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东帝汶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待遇的国家。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国际航线旅客量达到5544.2万人次,合计乘坐飞机的出境旅游总人次达到6571.2万,国际航线同比增长14.6%,高出国内航线1.4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由381条增至784条,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由52个增至61个,通航城市由121个增至167个。在航空方面,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昆明机场已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城市主要的机场之一,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机场初步成型。昆明已实现东盟10国、南亚7国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构建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连接欧澳非美的贸易通道、交通枢纽和经济走廊。东盟各国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合作开展下,未来双边旅游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各项建设的全面开展,促进中国同东盟各国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2015至2018年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一带一路”旅游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做了更明确的规划。在合作机制方面,建立了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边、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举办首次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会议、首届中国—南亚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为深化旅游“一带一路”工作提供机制保障。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合作,先后举办中俄、中韩、中印、中美、中国—中东欧、中澳、中丹、中瑞、中哈、中国—东盟等10个旅游年,覆盖国家34个,在各旅游年框架下,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推广交流活动。

2016年,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互利合作,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第十五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五点倡议:一是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贡献新智慧;二是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携手建设经贸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力推中国同东盟各国在产能方面的合作,为了双边发展动力更加充分,共同建设经贸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三是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通过融资合作等形式支持《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为区内共享发展贡献新动力;四是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议顺利实施,为相互开放与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五是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加强双方省区合作、产业对接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为全面深化合作打造新亮点。对于中方提出的倡议,东盟各国经贸部长一致表示赞同。与会各方认为,这是共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发展区域间合作、真正打造一个面向21世纪的亚洲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届“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对接会”于2017年9月13日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与发展报告(2017)》。报告认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将借“一带一路”东风迈上新台阶,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报告建议,要进一步挖掘中国-东盟友好往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景点旅游产品,促进民心相通,同时加强旅游政策、出入境政策、签证政策对接,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政策沟通。在设施联通方面,要增进旅游交通联动,构建旅游大通道,完善旅游布局,同时建设“一带一路”网上旅游之路,打造统一的中国—东盟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贸易畅通。在旅游合作开发方面,降低壁垒门槛,简化流程手续,打造跨境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开发资金融畅通。

二、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和发展

扎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国正加快对外投资,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都在寻求能够熟练掌握当地通用语言的人才和熟练掌握汉语的外国人才。主动的去学习并熟练掌握汉语,有利于提高就业[1]。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分析,2017年来华外国留学生就读于我国高等院校共48.92万人次,留学生生源地持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为31.7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84.85%,留学生人数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来华留学生平均增速。前10位生源国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等三个东盟国家。东盟各国来华留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中国同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正不断加深。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正在以官方的形式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习近平主席就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路中提到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对外更加开放,向世界各国展示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形象,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域上接壤,文化上相近,经济发展程度同属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的发展上有着不同的优劣势,高等教育起步阶段相当,在教育资源上有着一定的互补可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和教育上的合作要求双方在语言学习、留学生培养、职业培训、联合办学、科研合作、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必须加强合作[2]。

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双边文化和教育合作建设下,中国同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双方也对未来的教育合作做了长远的规划。双方签署的教育合作协定主要有以下内容:(1)教育作为中国同东盟优先发展的重要合作领域,收到中国和东盟各国高度一致的重视。2010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中国同东盟各国互派留学生人数大刀10万人次每年的“双十万计划”。(2)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领域间的合作已逐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阶段,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更加频繁,教育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和加深。(3)境外办学取得新进展。中国高校在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开展境外办学提高了国际化办学的水平。目前,在东盟国家陆续开办的教育机构分别是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等[3]。(4)职业教育、技能合作已经成为双方开展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多种样式的合作方式。中国与泰国教育部率先就职业教育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中国邀请东盟国家的职业院校来华观摩中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鼓励双方校企合作办学,中国共成立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而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的第十六条特别指出,继续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未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强国家公派留学工作,加大拔尖创新高层次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等的选派和培养力度,做好留学生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工作。

三、中国—东盟开展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合作建设的对策建议

双边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合作氛围,巨大的旅游专业人才缺口,都为中国—东盟开展高校旅游教育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双方的政策和条件进行分析,对中国—东盟开展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合作的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树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培养旅游合作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首先需要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持开放的理念,树立具有本土化、国际化相融合的高等旅游教育观念。在学科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需求,中国—东盟开展区域旅游项目合作的过程,充足的具有从事跨国旅游项目合作能力的专门人才是保障合作项目能得到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4]。

(二)成立中国一东盟高等旅游教育合作专门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组织需要制定并实施推进高等旅游教育全面交流的计划,使旅游合作专业和课程内容国际化,重视同东盟各国旅游项目上的合作[5]。成立一个负责协调中国同东盟各国旅游教育交流合作,实施和管理协调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的组织,支持和协调中国同东盟高校旅游院校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学术交流项目。

(三)不断扩展中国与东盟高等旅游教育合作规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突出的旅游学科专业优势,集中旅游专业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整合校际教育资源,推出若干个专门针对东盟国家的项目,扩大旅游专业和课程的可选择性。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国际通行的奖学金管理办法吸引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同时,要完善学位制度,在学位、学分、证书相互承认方面制定若干办法,提高留学生学历和学位教育水平和层次[6]。

(四)加快师资队伍培养和国际化课程建设,建立一体化的旅游人才流通机制

双边合作开展旅游专业教师的人才流通机制,双边互派优秀教师人才,深刻提升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增设有关东盟各国的旅游发展背景课程,为双方开展师生互派、人才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双边互相流通的人才通道,合作培养的人才在中国和东盟能做到充分就业,在旅游行业内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五)设立旅游专项基金,鼓励旅游人才创业创新

伴随着中国—东盟高校旅游专业合作建设的不断深入,应设立用于扶持旅游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专项基金。基金不光用于合作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建设、整体对外营销等方面,还可以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区域整体旅游规划等,即达到旅游人才培养的目的,又能扩大旅游合作项目的影响力。可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吸纳企业资金注入,建议同时在中国—东盟政府层面设立区域合作性质的旅游合作联合专项开发资金,既能显示区域合作的决心与诚意,又可为高校间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旅游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旅游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