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反转的再思考

2018-09-10 02:37李天时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司机标签公民

李天时(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710000)

近年来,新闻反转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主要集中于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并极易引发连锁效应,从而引发社会集体焦虑。

新闻反转,并不等同于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反转更多的是对新闻本质的考验,对现阶段传播环境的反思,对民众媒介素养的培养。

一、新闻反转出现的背景

“标签化”的话语表达方式造成新闻失实。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快”成为网络媒体的标志,使得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阐释者、监督者。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为了实现“快”,根据事物的显著特点,贴上“标签”,从而达到分门别类的目的。这样,“标签”的出现,提高了新闻编辑的速度,有利于彰显新闻的特性,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与此同时,“标签化”的新闻生产,不利于记者的深入采访,产生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并且,使得新闻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更严重的会导致新闻关键内容的缺失,丧失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的本质所在,缺一不可。

先入为主的浮躁心理充斥着新闻行业。埃瑟·戴森说过,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力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网络媒体存在把关不严,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而传统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略逊一筹,对待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公信力方面上有着很大优势,同样存在着跟风炒作、弃真相于不顾,追随热点话题的问题。因此,作为新闻人要坚守新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切忌受到非理性情绪影响,回归新闻人本位,加强行业自律。

“真相”在虚拟与现实中交叠。新闻反转的原始出发点在于新闻的”半虚半实“,新闻工作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掩盖事实真相,或流于表面,不深入调查研究,误导民众。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读者失去理性思考,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凸显出情感在新闻事件中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新闻反转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在一定意义上助推了受众的思辨能力,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而是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辨识能力的新一代用户。

二、新闻反转的例证分析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笔者将此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解析新闻反转在这起新闻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这起新闻事件出现在公众眼前,是源于一位男司机当街暴力殴打女司机,从而引发了公众对“女性”这一公认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之心,深刻谴责男司机的暴力行径。在普通人的意识形态中,新闻事件中的”女性“等同于”被欺凌对象“的代名词。在类似的新闻反转事件中,标签化的初始判断是影响事件真相被模糊化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引发新闻反转的标签又多是社会敏感化的问题,例如”老人该不该被扶“、”医患关系“、”官本位“、”教育问题“等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却又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彻底解决的社会难题。当然,也不排除新闻行业内部,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敏感话题,制造社会矛盾,促使社会不安情绪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在引爆网络话题的热议之后,更多的新闻细节暴露在网络空间中。公开播放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内容,使得公众进一步了解事件的真相,但是网络的弊端也在发挥着消极作用,女司机的个人信息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更有甚者,将女司机个人的开房记录等公之于众,严重影响了女司机正常的生产生活。这是此案件的一次重要反转,网络风向极速逆转,由同情女司机到谴责女司机个人生活混乱,至此公众了解到”路怒“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公众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网络媒体发挥了自身的”澄清功能‘,加之,传统媒体利用其公信力,以及对这起事件真相的挖掘,合作还原了事件的真相。但是,女司机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遭到侵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并且,民法通则第101条指出“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网络影响在不断扩大,事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上的声音出现分流现象,一方面一部分公众继续叱责女司机无故变道的不负责行为,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公众对人肉搜索、暴露个人隐私表示不满。出现这种分流现象,也正是我国公民意识在不断加强,民众的媒介素养日益提升。公民对媒体的态度,不再被动,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常态。不仅公民在时代的潮流中变化,媒体也在不断更新媒介形态、创建多元化的传播语境,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在完善细则,为创建更为美好的现代社会作出努力。

三、新闻反转的类型分析

针对新闻反转事件,有研究者将其类别分为政府介入澄清型、媒体主导生产型。以上两种类型,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案例逐一地进行详尽分析。

政府介入澄清型的新闻反转,多集中于官民冲突类事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矛盾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避免矛盾的加深,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就某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主动进行澄清工作,保证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在2016年里,《农民自费24万修路却违法,做好事那么难?》这篇新闻中,村民查丁自掏24万元修路,没想到路修好后国土局却认定为违法,责令其拆除,从而引发民众热议,可是真相却是村民违法修建营利性足球场,为了保障足球场的正常运营,才自费违法修路。并且,在处理违法修建的足球场和道路问题上,不采用“一刀切”的处理方法,最后官方认定,修路违法,考虑到方便村民出行不用拆除,但违建足球场必须拆除。在这起事件的澄清过程中,政府的介入是最为关键所在,政府的及时发声,占领舆论的制高点,进行合理有序的舆论引导,从而达到自我澄清、缓和官民矛盾的作用。

媒体主导生产型的新闻反转,是新闻反转事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它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消极影响。当媒体主导生产的新闻发生反转具有积极意义时,表现出媒体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利弊总是相伴而生的,媒体主导生产的新闻反转,在多元化的传播语境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了消极的方面。比如,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吸睛”的效果,故意利用强调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屏蔽一些重要信息,引爆受众关注,在合适的时机下,吐露全部的事实真相。

四、结语

在今后的发展中,媒体要正确地引导舆论,首先需做到提高议程研判能力和加强把关力度,新闻从业人员要提升新闻专业素养和专业主义精神,承担起把关人和瞭望者的职责。此外,网民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发表观点要理性,给事实多一些耐心等待。总之,规避反转新闻的发生需要媒体、网民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女司机标签公民
论公民美育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跟女司机打赌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温馨提醒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标签化伤害了谁
十二公民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