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帅 韩跃新 李艳军 刘 杰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大量的研究表明,常规选矿技术无法实现弱磁性、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物的有效回收[1]。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围绕微细粒嵌布的菱铁矿、褐铁矿、鲕状赤铁矿等复杂难选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冶联合工艺成为业界的共识[2-5]。东北大学提出的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技术可实现弱磁性难选铁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6-9]。
对国外某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石,试验采用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技术,研究了悬浮焙烧给矿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O浓度、焙烧产品磨矿细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对产品指标的影响。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铁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XRD图谱结果见图1。
?
从表1可以看出,矿石中有回收价值的元素是铁,含量为44.08%,其中FeO含量非常低,仅为0.14%,可推测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SiO2和Al2O3的含量分别为13.44%和5.80%。
?
从图1可知,矿石中的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少量。
从表2可知,矿石中的铁绝大部分为赤(褐)铁,含量为45.04%,占总铁的99.10%,其他铁占比不到1%。
在高温气氛管式焙烧炉中进行流态化还原焙烧试验。将碎磨至一定粒度的矿石给入炉内,待焙烧炉内升至一定温度后通入N2,排净炉内空气,再通入一定CO浓度(CO占N2+CO的体积分数)的N2与CO的混合气体,还原焙烧一定时间后关闭加热系统,同时通入N2使焙烧熟料冷却至室温,将焙烧产品磨至一定细度后用磁选管(磁场强度为85 kA/m)进行弱磁选,分析精、尾矿的质量和品位。
为考察焙烧给料粒度对悬浮焙烧效果的影响,试验固定焙烧温度为560℃,CO浓度为30%,还原时间为15 min,焙烧产品磨至-0.074mm占85%,试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焙烧给矿粒度变细,精矿铁品位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主要因为粒度变细,气固接触面积大,更易被磁化还原,同时,粒度过细会导致过还原,粘连石英等脉石,从而使回收率在给矿粒度-0.074 mm后明显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焙烧给矿粒度为-0.074 mm占55%。
为了考察还原温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在焙烧给料粒度为-0.074 mm占55%,CO浓度为30%,还原时间为15 min,焙烧产品磨至-0.074 mm占85%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精矿铁品位先上升后下降,铁回收率缓慢下降,560℃后下降明显。综合考虑,确定焙烧温度为560℃。
为了考察CO浓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在焙烧给料粒度为-0.074 mm占55%,焙烧温度为560℃,还原时间为15 min,焙烧产品磨至-0.074 mm占85%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CO浓度的增加,精矿铁品位先升后降,铁回收率显著上升后小幅下降。综合考虑,确定CO的浓度为30%。
为了考察CO浓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在焙烧给料粒度为-0.074 mm占55%,焙烧温度为560℃,CO的浓度为30%,焙烧产品磨至-0.074 mm占85%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随着还原时间的延长,还原效果变得充分,精矿铁品位上升,铁回收率略有下降。综合考虑,确定还原时间为20 min。
为了考察焙烧产品磨矿细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在焙烧给料粒度为-0.074 mm占55%,焙烧温度为560℃,CO的浓度为30%,还原时间为20 min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随着焙烧产品磨矿细度的提高,精矿铁品位上升,铁回收率先小幅上升后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磨矿细度为-0.038 mm占95%,对应的精矿铁品位为58.29%、铁回收率为91.45%。
(1)国外某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石中有回收价值的元素是铁,含量为44.08%,FeO含量仅为0.14%,主要脉石矿物成分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13.44%和5.80%;主要铁矿物为赤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少量;矿石中99.10%的铁为赤(褐)铁。
(2)矿石适宜的焙烧工艺条件为:给料粒度为-0.074 mm占55%,焙烧温度为560℃,CO的浓度为30%,还原时间为20 min;弱磁选适宜的给矿粒度为-0.038 mm占95%,对应的精矿铁品位为58.29%、铁回收率为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