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森 刘婵娟 张凌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谋求更好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户籍登记地而成为流动人口。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流动以及流动人口自身的行为特点,使得艾滋病传播更易于流行[1-4],给艾滋病(AIDS)的预防控制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旨在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企业流动女工的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某家规模较大的、以外来女工为主的企业。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10座宿舍楼作为调查现场,每座宿舍楼随机抽取两个楼层的所有女工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面对面的现场调查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女工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女工的一般情况,AIDS相关知识及需求。本调查共发出问卷1 620份,收回有效问卷1 620份,有效率为100%。
数据通过EpiData 3.1进行双人录入,并作有效性检验。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指标:年龄分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AIDS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用构成比或率,AIDS相关知识得分比较用t检验,影响知识得分因素分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等。
被调查女工的最大46岁,最小16岁,平均(20.79±3.36)岁。主要集中20~25岁(占50.0%)。未婚共1 462人,占90.2%。被调查女工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主,占72.7%。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
被调查女工知道AIDS是可以传染的知晓率为85.2%,并且应答者中多数人知道AIDS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最高(83.4%),性行为传播途径最低(59.4%)。接近一半调查者知道AIDS是一种性病(47.6%)。68.3%的应答者知道AIDS是可以预防的,其中40.7%的应答者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AIDS的传播。具体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n)
对表2的问题进行评分:回答正确的计2分,答错或不知道的计0分,最后将得分相加并转换为百分制。调查对象得分的平均分为61.7分,据此认为被调查女工的AIDS相关知识水平为一般。使用t检验对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3个因素进行知晓程度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不同人群得分的情况不同:年龄>20岁的女工相关知识水平高于20岁及以下的女工;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女工的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的女工,已婚女工认知水平高于未婚女工。
表3 调查对象AIDS相关知识的得分情况
以AIDS相关知识得分为因变量,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及文化程度对知识得分有影响,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知识得分就越高。见表4。
表4 影响AIDS相关知识得分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本调查显示:调查对象AIDS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依次是电视、电影(62.0%),报刊、杂志(56.4%)和社区宣传栏(31.4%)。此外,女工最希望了解妇幼保健知识(占53.6%),其他依次为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占51.7%)、艾滋病的危害(47.3%)、避孕节育知识(占36.3%)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占24.6%)。具体见表5及表6。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所曾指出,人口流动或迁移期间所处的环境和可能具备的行为增加了艾滋病的易感性及与艾滋病有关的危险性,有无流动本身并不是艾滋病的危险因素[5]。
表5 调查对象AIDS相关知识获取途径 (n)
表6 调查对象的教育需求情况 (n)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流动女工对AIDS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但并不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次调查结果与侯晨辉等[6]报道的深圳市市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进行比较,对艾滋病主要由血液传播这一问的回答正确率非常接近(本调查83.4%,文献值83.0%),而对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2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却远低于该文献的报道(性接触传播:本调查59.4%,文献值89.6%;母婴传播:本调查66.5%,文献值91.1%)。有相当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对一些非传播途径的认识比较模糊,尤其是对蚊虫叮咬、拥抱抚摸或礼节性接吻和共用便具等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应答正确率仅为10.9%~28.3%。这与王奇玲等[7]报道结果一致。上述的一些特点与深圳本地区和邻近东莞地区的研究类似[8-10],高于王泽洲等[11]和李颖等[12]报道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等人群的知晓率。本调查提示了调查对象的AIDS相关知识欠缺的主要方面,以及我们在接下来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从此次调查的流动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分析,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深,特别是在非传播途径方面。如果调查对象能真正理解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应答正确率将大大提高。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与ADIS相关知识得分正相关。由此提示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在流动女工的来源地和中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使流动女工得到提前教育,从而提高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的累积。
本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流动女工希望获取有关AIDS的预防方法、危害、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该人群目前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通过电视或电影、报刊杂志和社区宣传栏等大众媒体。此外,本调查发现互联网,尤其是各种无线网络终端(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也是该人群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相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比如互在联网的宣传短文推送,电视公益广告,派发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积极与当地报刊、广播、电视台合作开辟专题宣传栏目等),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从而提高流动女工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