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针对其一般选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依旧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1],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研究针对早期胃癌患者选择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后,行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对比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早期胃癌手术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分组方法主要是根据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两组)。对照组:男性/女性=30/19,年龄为33~50岁,平均(45.36±2.22)岁,观察组:男性/女性=29/20,年龄为31~52,平均(45.89±2.41)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手术方式 两组均进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脐孔处进行穿刺,建立一个气腹[2],之后置入腹腔镜,将4根穿刺管套置在患者的上腹部两侧,在腹腔镜的视野下进行观察,之后使用胃镜确认情况,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2 护理配合 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其依从性,在手术成功后,将结果告知患者,稳定患者情绪[3],改善其病情状态。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在患者手术前需要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能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去面对疾病,从而缓解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焦虑症状;(2)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体位,保护患者的隐私等[4];护理人员还需要配合医师建立人工气腹,在手术过程后放置引流管等;(3)手术后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情况,之后对患者实施抗生素等抗感染干预,然后根据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护理。
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对比研究,手术指标情况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3±1.11)d、肛门排气时间为(32.58±2.28)h,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住院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h)观察组(n=49) 10.33±1.11* 32.58±2.28*对照组(n=49) 16.69±1.25 59.87±2.69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有2例,对照组数据为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n(%)]
胃癌是常见疾病,而早期胃癌主要是指不管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现象,患者的病变均只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5-6],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一般选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实施腹腔镜以及胃镜联合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手段,加以改善患者病情。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7-8],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情况,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等,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9-10]。相关资料还曾经表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干预,其可大大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33±1.11)d、肛门排气时间为(32.58±2.28)h、并发症发生例数有2例,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腹腔镜联合胃镜行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获得了较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