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因为剖宫产术后会出现子宫瘢痕,因此建议产妇产后半年内应避孕,如何有效避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目前,节育器、避孕套等是较为常用的避孕方式,避孕套应用最为广泛,但其避孕成功率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法不仅简便、安全、经济,且不会影响性生活,是公认的避孕效果最佳的一种避孕方式[3]。为进一步探讨剖宫产后放置IUD的避孕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56例产妇分别单纯行剖宫产术以及产后放置IUD的避孕效果。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56例产妇,所有产妇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实验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5.7±2.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8±1.5)周;产次1~3次,平均(1.1±0.1)次。对照组产妇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5.2±2.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1.2)周;产次1~3次,平均(1.0±0.3)次。两组年龄、孕周、产次等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放置吉妮环(由一根2/0聚丙烯丝线串连6个铜套组成),具体步骤如下:待产妇月经期结束3~7 d放置IUD,放置IUD前应指导产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体格检查、血尿常规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术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常规消毒外阴道,铺巾,戴好无菌手套,仔细检查患者子宫的形态、位置、大小等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若检查子宫一切情况正常,可根据计划生育放置IUD的要求规范操作。将放置器放置患者子宫内部,将项端推到宫底,边拉宫颈边将IUD推入,一旦患者有针扎的感觉,将环尾丝放开,小心取出放置器,保证节育器的稳固,并将宫颈外口多余的尾丝剪去,最后采用B超确认放置妥善。若患者子宫位置明显前倾,用手将子宫位置基本恢复水平位置,助手应将子宫体适当下压,使子宫位置得以维持,然后消毒、扩阴,常规放置IUD。若患者子宫颈口狭小,常规消毒后借助宫颈钳将宫颈下唇夹住,并向后用力,扩张宫颈口,然后常规放置IUD。
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放置普通T型节育环,选择铜表面积220 mm2的TCu220C,放置方法和实验组一致。IUD放置完毕后应持续观察1 h,确保患者无异常后可出院,并叮嘱患者回家应先静养3 d,1周内不可做劳力工作,2周内禁止盆浴、性生活。做好个人卫生。
统计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意外妊娠率。
本次采用的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8.0,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采用t检验;意外妊娠率等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产妇产后3个月(0%)、6个月(0.8%)、12个月(2.3%)意外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5.5%、9.4%、13.3%,具体情况见表1。
近年来,越来越多产妇选择剖宫产妊娠方式,但剖宫产术后会形成子宫瘢痕,若产妇产后短期内妊娠,很容易出现子宫破裂风险[4]。产后一般很难准确预测排卵功能恢复情况,若女性不哺乳,产后6~8周基本就会恢复月经;但女性哺乳的话,在哺乳期还没有恢复月经期间就可能会排卵,这样很难准确推算女性的安全期,大大增加避孕难度,若未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容易意外妊娠[5]。放置IUD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避孕方式,剖宫产术后早期放置IUD可达到良好的避孕效果。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都会有一定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子宫狭长、明显倾屈、宫体宫颈比例失调等情况[6]。因此剖宫产术后放置IUD不能仅仅通过子宫大小进行判断,还应考虑患者子宫长度以及宫颈长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IUD类型和型号,尽可能减少放置IUD后节育器脱落、偏移等现象发生[7]。传统带铜节育器容易导致机械压迫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内膜,Cu2+也容易刺激子宫内膜,延长出血时间,缩短月经周期。吉妮环具有可弯曲、无支架的特性,接触子宫的表面积较小,可有效减少排异反应,且该种型号节育器使用有效期更长,可避免反复取环[8]。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意外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为了减少节育器对子宫内壁的压迫,降低患者后期出血、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9],提高患者带器的舒适度,IUD进行了人性化改装,其横竖臂、夹角等处都采用记忆合金材料,从而减少支架张力[10-13]。
综上所述,剖宫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意外妊娠的发生,避孕效果良好。
表1 两组产妇产后1年内意外妊娠率对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