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萍萍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几年来,对外贸易的出口增速放缓,外贸企业人才需求量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专业对口就业情况不乐观。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要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1]。
2017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3.6万亿元,增长30.7%。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创新驱发展的重要引擎[2]。在互联网+与对外贸易结合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增大,同时,据企业调查显示,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员招聘难,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上找不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作和推销的专业人才[3]。因此,学校有必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进行专业职业化改革。
我们学校培养人才时,一方面应紧跟时代,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跨境电商方面人才。另一方面要多层次多方向储备人才,为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做准备。
近年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现状堪忧,其表现是专业不对口,为了研究我院国际贸易实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人对2016届和2017届毕业生(共)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4份。以下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的现状及折射出来的问题。
我院近两年毕业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如图1,可见8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考虑到专升本对口专业招收人数少,竞争大等原因,只有小部分的学生选择专升本,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毕业后直接就业。
那么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就业能够在国际贸易或国内贸易行业内轻松就业吗?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以及所绘图2可见,其中有多于二分之一的学生的就业公司与外贸无关,可见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在行业内就业比较困难,这么大比例的学生就业不对口、不能在专业内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在外贸企业的就业本领。另一方面是学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如图3和图4所示。
图1 毕业就业选择情况
图2 毕业学生的就业公司与对外贸易行业的关联度
通过图3可以看出,毕业生没有选择做外贸相关工作的主要原因,一是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二是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技能缺乏;三是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缺乏。
通过图4可以看出,经历了求职的过程,毕业生认为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训课少;二是缺乏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相关课程;三是英语课程少;四是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根据对以上调研结果的总结,以及对其他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调查,本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全院的基础课外,15、16级的专业课方面有: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及函电、国际贸易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置了综合实训课有外贸单证实务和外贸跟单实务。另外,还设有国际金融、基础会计、国际税收、网页设计和管理学基础这些专业选修课程。可见课程设置是以传统外贸岗位为导向,为传统外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岗位培养和输送人才。
图3 毕业生不能在国际贸易专业内就业的原因
图4 毕业生对学院人才培养方式存在问题的反映
15级和16级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2.英语方面的课程占比少,学时占总专业课的14.6%;3.综合实训课课时占14.6%,占比低。4.没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的实践经验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我院的实际情况是,国际贸易教研室专职教师4人,该4人均无外贸行业企业实践经验,校内兼课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师资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少,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知识指导;二是校内专职教师参加的培训机会少,由于培训费用高,专职教师的培训次数受限,一年仅有1-2次的培训机会。三是校外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不受学校约束,存在教学随意,不认真的情况,校外兼职教师素质难以提前考查和评估,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是,缺乏外贸行业实践经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校企合作存在阻力。大多外贸企业不愿意招聘没有经验或者理论知识不强的在校学生为外贸实习生,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培养学生成为外贸人才的周期长、费用高,导致外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而愿意合作的企业大多是与外贸无关的以营销为主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大多是电话销售或者客服岗位,技术含量低。
由于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没有校企合作,没有外贸企业或工厂的支持,大部分学生不符合外贸企业招收实习生的要求,故很难到外贸企业或工厂实习,很难获得外贸行业的实践经验。
二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室少,缺少多元化的外贸实践技能培训。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合肥轩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于2017年开始合作,该公司帮助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立了跨境电商实训室,即学生在毕业前参加该公司的跨境电商能力培训,由该公司帮助介绍到江浙沪地区阿里合作外贸企业。合作初期,合作模式和效果还在探索阶段,能够参加培训的学生名额少,以及公司培训的外贸技能单一,仅适用于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缺少多元化的实训室,缺乏适用于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以及外贸业务员等外贸岗位培训的实训室,导致学生不能进行多样化选择就业方向。
教育部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国际贸易一线岗位,应培养出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就业,培养职业化人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目前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面临的问题,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升,产教融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养,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就业趋困现象[4]。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积极探索一些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传统外贸课程与跨境电商课程相结合
17级新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方面有:国际贸易概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国际贸易实务、平面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跨境电子商务营销、跨境支付与结算。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开设了跨境电商网店经营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操两门实操课程。设置了网络广告策划与设计、商务礼仪及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函电及单证三门专业限制选修课。将传统的重要的外贸课程进修了保留,并增加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可见新修改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数量上占64%,学时占78%。
2.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5]。17级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四门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业摄影、跨境电商网店经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操,这些课程由聘请的外贸企业的专业人才授课。另外,综合实训课课时数占23.8%,综合实训课课时占比也有所提高。
3.加大英语课程占比
英语课学时占18.3%,比修改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所提高。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
4.加强校企合作
17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四门课程,但是只是与一家跨境电商培训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而此次校企合作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去外贸企业做B2C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培养方向。学院还需不断寻找并吸收更多的优质外贸企业,以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多样化,以适应多样化的外贸岗位,学生就业多元化。
1.鼓励教师去外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帮助教师联系并介绍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能够明显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去外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增加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去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体验真实的外贸环境,增加实践技能和切身体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经历结合教学知识点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2.每学期至少组织专业教师去外贸相关企业参观2-3次
组织教师去全国多个地方参观、考察外贸企业,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中国整个外贸形势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便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就业给予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不坐井观天、故步自封。
3.引进校外兼职教师时要注重其能力和素质考察和评估
企业的兼职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有的兼职教师对授课内容不负责任、误导学生,完成不了学校规定的理论教学任务,降低了学生的获得感。不注重言行,不注重教学方法,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学校在引进兼职教师时应注重对兼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可以通过兼职教师的同事评价来侧面考察兼职教师的素质。通过兼职教师的企业业绩情况来考察兼职教师的能力。为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基本信息库,对于学生反映的存在人格问题的兼职教师不再续聘。
1.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
院系与多个优质企业开展长效合作,开设企业所需技能的相关课程,让企业提供部分师资来为学生授课,实现对学生的提前培养,减少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周期。这样一是有效利用了企业的资源;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技能,使之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三是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机会去外贸企业实习,毕业之后又能够直接进入外贸企业工作。
2.加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室多样化建设
企业提供部分师资,打造人才培养实验室。与多个优质企业合作,开设多个就业方向实验室,即除了开设跨境电商实训室,还要开设外贸跟单实训室,外贸物流实训室,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室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学习,以实现学生就业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