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赵青
备受期待的养老目标基金终于正式亮相。
8月25日,华夏基金抢先披露发行公告称,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将于8月28日起启动发行,进入公开发售阶段。这是14只获批养老目标基金中首只公告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
从发布指引到首批产品获批历时5个月,养老目标基金终于正式走向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预计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届时全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三分之一。而我国整个养老金体系仅占GDP规模的10.6%,远不及欧洲、澳大利亚这些高福利国家,与美国的120%和日本、韩国、香港的30%至40%相比,也薄弱不少。面对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我国当前的养老金体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责任共担的养老金体系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1994年世界银行称之为“三支柱”体系。
当前,我国的三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为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补充养老相结合。但是我国养老金高度依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人群仅2331万人,职业年金才刚刚起步;第三支柱个人补充养老发展滞后。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就是我国养老产品投资仍处于萌芽阶段,很多人对自身养老的准备并不充分。
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让基数庞大的个人参与到个人养老计划中来,为缓解第一、第二支柱压力,增厚养老保障资金积累,深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出路,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乃至整个中国养老金业务的发展中,公募基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公募基金行业天然契合养老资金属性,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规范的投资运作、透明的信息披露及丰富的产品序列,早已成为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
公募基金作为长期回报稳健、投资管理规范、运作机制透明、投资者保护完善的代表性产品,已成为全球各国第三支柱投资的主要工具,是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要标的,而养老金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又对资本市场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养老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在此之前,公募养老基金推向市场的过程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筹备期。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今年3月,《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正式推出,标志着基金公司可正式开展这类创新基金业务。
随后,今年4月,《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虽然试点政策尚未将公募基金纳入,但《通知》中明确提到试点期间银保监会、证监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完善养老账户管理制度,制定公募基金类产品指引等相关规定。这意味着,税收递延政策沿用至公募领域已是必然。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今年4月首批20多家基金公司密集递交了42只养老目标基金的申报材料,随后累计又有10多只上报。根据证监会8月3日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最新情况显示,截至7月27日,共有29家基金公司合计提交59只养老目标基金申请材料,其中有30只已获得第一次反馈。
此次获批的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是来自于首批获得意见反馈的产品。
从海外经验看,个人养老应该在养老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美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强制社会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养老计划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社会保障税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覆盖绝大多数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其规模占美国GDP的5%左右;而雇主养老金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占到95%以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雇主确定计划的缴费确定型迅速发展,成为美国雇主养老金市场的主流模式。在近三十年来,个人储蓄养老计划已成为美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其占养老体系的比重已经接近30%。
美国早在1985年和1994年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目标风险型基金和目标日期型基金。
目标日期型基金(TDFs),这类基金在预设目标时间的情况下,根据时间周期内剩余时间的长短、投资者的收入情况和风险偏好设计资产配置方案,随时间不断调整投资组合,逐渐由“激进”趋于“保守”的基金种类。主要针对投资于生命周期的长期投资者,尤其是面向退休人群的养老金市场。
例如,一名投资者确定自己60岁退休,目前距离退休有20年,那么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可增加配置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减少配置固收类资产;反之,若投资者已经59岁,即将60岁退休,养老目标基金则会根据距离退休的具体年限,动态调整股票、债券、黄金等资产配置的比例,帮助退休者在退休时刻获得本金和稳健收益。
目标风险型基金(TRFs),相较于目标日期,它考虑到了投资者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收入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这类基金根据不同风格类型保持股债比例基本恒定,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更透明、更灵活的目标风险基金。通常根据风险等级不同,主要分为激进型、平衡型、稳健型、保守型等。
截至2017年末,两大类基金为美国个人退休账户掌管了9.2万亿元的养老钱,占美国养老金规模的32.6%。
业内专家表示,养老目标基金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基金公司现阶段上报的产品还是以先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为主,未来我们国家的养老产品会不断丰富。例如美国养老产品发展就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401(K)退休计划,到推出默认选项,再到后来随着一些细化市场环境变化而推出更针对性的产品。
据了解,为了保证基金规范发售,监管机构对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的宣传和销售方面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所有的宣传及销售工作需要满足监管的几条底线:不能预测基金业绩、不得进行有奖销售和夸大宣传,特别是养老目标基金必须说明不保本和不保收益。如有违规现象,会被直接叫停发售。
业内人士强调,作为一种特殊目的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的销售需要匹配更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在养老目标基金营销推介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基金投资策略、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基金风险特征和费率等,一定要将合适的产品传递给合适的投资者,并且引导投资者正确对待这一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养老目标基金与社保基金投资风格相似,均是以追求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其风险性比普通基金更低。
“但既然是理财产品,投资养老目标基金也并非没有风险。投资标的综合质量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对养老目标基金的‘长期稳健增值’形成风险挑战。”宋清辉说。
从更深层次看,养老目标基金在风险防范上各有侧重。华夏基金分析认为,个人在养老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风险:长寿风险和通胀风险。防通胀风险方面,养老目标基金大概率会做的更好。公募养老目标基金由于其管理人在权益类资产上的投资优势,长期看来,投资者投入的养老资产大概率能够实现不断增值,养老金的积累也更有效率,从而更好地避免因物价增长,养老金实际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缩水。
在长寿风险方面,华夏基金则指出,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不承诺收益,也就无法承诺定期支付,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的养老金就是基金份额对应的财产。虽然公募基金可以通过争取较高的收益率让养老金更多积累,但若投资者个人没有规划好使用速度,仍可能出现过早花完的窘境。因此,从对长寿风险保障的角度,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做得更好,而公募基金则更需要投资人自行做好使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