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贤[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23]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在《自私的基因》( )一书中首次提及。模因(meme)是仿基因(gene)一词而来,但又不同于基因,它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是一种传递人类文化的复制因子(何自然,2007:54)。任何一个信息,只要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Blackmore,S:66)。如同基因在生物进化中一样,模因的复制、变异、选择同样可以推动文化的进化(戴仲平,2017:33)。作为一种解释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发作用。自模因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不少学者对此给予了关注和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包含理论介绍与探讨、语言文化现象研究以及模因与大学外语教学等等。随着模因理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不断发展,模因论已逐渐成为当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将模因论应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特别是以听说促写作,听写与背诵相结合,探索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的实证研究目前还很少见。本文拟以模因论为依据,尝试大学英语模因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证研究来证实该理论对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以期解决写作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偏低,主要有以下问题:学生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言之无物;语言功底差,错别字多,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多,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语篇连贯性差,构思和拓展能力弱,缺乏兴趣以及写作模板化。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至150个词的短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并能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的要求相去甚远,也是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写作成为失分最多部分的原因。
语言是模因,同时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模因推动着语言的发展(黄永存,2017:71)。各种语言表达手段通过复制、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模因在保持其复制的忠实度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发生着生存的变异(姚晶,2013:121)。语言的模因可表现在字词、句、章等各层面。外语教学本质上就是语言模因的传授、传播过程。语言学习的自身规律体现了语言模因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等三方面。”(何自然等,2007:153)
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也启发我们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首先,教师要将教材中经典的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等语言模因储存在大脑,然后再借助一定方式如听写、背诵等同化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如何以不同形式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又要懂得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即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语言模因,通过老师的讲授输入,被学生“感染”同化,再经过学生的模仿、记忆吸入、利用,实现表达和传播的输出。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学会地道的信息交际与交流,最后达到创新应用。
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学习者综合语言素质的具体体现。“现在几乎任何一个教学大纲,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位外语教师都会强调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束定芳,2004:14)写作是一种书面交际,然而,当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并不乐观。从近年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可以发现,写作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及格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中国学生共有同一母语,在用英语交际表达时,特别是交际困难时很容易滑向汉语;学生生活在汉语社会,课本里体现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实际生活有着很大差距,使得课堂上习得的语言技能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词、句、篇章结构了解和储备的少,未能达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的教学要求。我们都知道,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学习者如果没有理解和吸收足够的、地道的语言材料,语言输出也就无从实现。语言的输入过程是伴随模因的同化和记忆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化头脑中的模因并表达出来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语言模因复制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诸阶段(何自然:2007,133),来进行教学和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语习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字、词、句等语言模因通过老师的讲授输入而被学生同化,再经过学生的理解、记忆、模仿,实现表达和传播,即输出。为了创造更有效的语言输入,我们除了重视课本的学习外,还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背诵文选四级卷》为标本,选取其中具有时效性、科学性、趣味性,既易于学生理解和表达,又地道的语言素材,汇编范文二十篇,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环境和新闻等方面,体裁多样。通过听写把这些范例输送给学生,使它们成为学生模仿和复制的模因,以加速学生同化、吸收和记忆这些语言模因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我们选其精华段落进行听写,两周一次;原文放入批改网的“我的网站”一栏,供学生听写后对照;要求学生到小组长处背诵或者复述所听写的内容;老师在第二次课堂上抽查并讲解范文中重点词汇和篇章结构、修辞手段及写作技巧。这些语言输入是学生内化在头脑中的模因并成功输出的基础,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这是模因复制的前提。
语言模因的重复频率决定着它们在学习者头脑中留存的时间。语言模因在学习者头脑中留存的时间越长,存活并被有效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平时的教学中,除把精选的范文传授学生外,还要注意教材中经典的字、词、句、段落、篇章,让他们把这些模因储存起来,以期在写作中达到语言模因的成功传播。词汇量少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口头交际中,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恰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语言模因不管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其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重复和类推两种(何自然,2008:68-73)。词汇作为语言模因的一种,也适合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新词时,可以介绍它的近义词、反义词、不同的词性等。教学中注意词汇模因的三种类推方式即语音类推、语义类推和形构类推,以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提高学习单词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如根据同音类推,在学习“brake”(刹车)时,联想到“break”(打破);根据同义类推,在表达“厌烦,乏味”之意时,除了 boring,还有 dull,tedious等,“高兴,快乐”有joy,pleasure,happiness,delight等等,把它们一起记忆,以期表达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同形类推,在学习trans(横过,转移)前缀时,可以类推出translate(翻译),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transfer(调动),transmit(传送,发射)等。再如,free有“无人使用,免除”之意,可由此推出相关短语并一起记忆:free of charge(免费),weapons free(不使用武器),smoke free(无烟区),duty free(免关税的)。大学英语第一册到第四册书中,每个单元后都配有名人名言、谚语、诗歌、幽默故事等,它们或简洁、优雅,或深刻、隽永,可要求学生分类储存,背诵记忆,充当日后表达思想的模因。
语言模因若只重视输入,忽略输出的语言实践,意味着放弃了语言模因的生成与传播,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输入和输出要相结合。记忆与表达有着相互作用,记忆是表达的基础,反过来,表达有利于记忆的持久与深化。通过表达,语言模因可以得到强化。
(1)书面表达:仿写
语言模因以重复的方式复制和传播,大多与相似语境的诱发有关,其表现形式为语言结构形式的移植套用仿写。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句子、段落、篇章结构,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练习。
首先,结合课本的学习,讲解句子层面的模因学习与仿写,即句法模因,从词语的用法、选择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主、从句句式的变化。
其次,段落模因上,要注意学习并领会主题句与支撑句信息的一致性,内容信息的完整性和上下句连接技巧的套用仿写。
最后在篇章模因上,要注意中文和西方的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不同。例如,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把重要的事放在段落开头,而中国人由于受五千年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习惯于转弯抹角,含蓄委婉,最后才点出重点信息”(钱敏贤,2006:155)。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导致的结果的差异点存在,需要在课本学习中,向学生指出、引导。同时利用范文模仿写作,以帮助学生提高语篇架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前期有较多的语言输入积累,学生在写作时就很可能模仿范文中的语句,活学用(2)口头表达: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互动与即时的修正,这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知识。一般可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五到八人一组。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再进行组内交流,并提出评分理由。这样既可以通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及评价能力。学生的相互影响、补充、启发使传输的语言文化内容达到了共融的效果(赵景兰2017:70),它一方面催生了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内化、巩固、提高的环境;另一方面,课堂气氛更趋轻松、活泼、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参与、交往、表达,还学会了倾听与尊重他人。
本研究将模因论应用于课堂写作教学中,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把英语的谋篇布局、篇章结构告诉学生外,还可利用语言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与传输诸阶段进行英语“听说背写一体”化写作教学训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促进语言模因内化并成功输出,最终达到创新与提高。
:
[1]Blackmor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
[2]何自然,谢朝辉,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戴仲平.语言模因变异传播的语用效应[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5):33.
[4]黄永存.基于模因论下的大学英语CET-4写作中“背诵—模仿—创新”写作模式应用的定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1):71.
[5]姚晶.模因论视域中的大学外语教学与多媒体资源整合研究[J].外语学刊,2013(2):121.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7]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J].外语学刊,2008(1):68-73.
[8]钱敏贤.小议大学英语写作[J].江苏高教,2006(2):155.
[9]赵景兰.模因论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