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学院,重庆401331)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墨西哥,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非传统欧美区域的发展中国家,而主要的客源市场则是欧美国家。2007年3月24日,在塞浦路斯南部城市利马索尔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健康(养生)旅游大会指出健康(养生)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市场,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完善的国家主要为古巴、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这些地区吸引大量的欧美游客,这些国家的健康旅游不仅能唤醒人们对健康关注,还能转变人们治疗疾病、改善关于健康问题的观念。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市发展迅速,于2007年演绎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催生更多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16年10月25日,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该“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达16万亿元人民币。很显然,健康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山城重庆,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2016年1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5年)》,重庆在“世界旅游城市景气指数排行榜”中闯进全球前20名,名列第16名;同年9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庆紧随上海、北京之后,名列第3位。2017年7月11日,界面联合今日头条共同发布了2017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重庆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第三名是上海。其中,以温泉为代表的重庆养生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具体来说,地疗养生旅游资源有重庆市城口县、酉阳县、秀山县等生态环境极佳的区域;水疗养生旅游资源更是不胜枚举,重庆市被誉为“世界温泉之都”,温泉资源遍及全市各地,有名的比如北温泉、南温泉、统景温泉;氧疗养生旅游资源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北碚缙云山等,都是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的区域;心疗养生旅游资源有北碚缙云寺、梁平双桂堂等,都是极佳的修身养性之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65年,1999年成为重庆第一所高职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占地1365亩,学生20000余名,专业数56个,教职工1046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71人、教授70人(二级教授3人)。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学校连续两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2017年广州日报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上,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1358所院校第7位;在华东师范大学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学校位列200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第8位。为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学校党委精准把握医疗设备及康复辅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发展大趋势,并借助学校传统电子、机械等学科专业优势,高瞻远瞩的于2018年5月组建智慧健康学院。针对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并结合学校电子、机械及控制特色,培养医疗设备及康复辅具制造业、康养服务业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此,积极探索建设健康与旅游的融合性课程成为突显我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我校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点、教学资源等优势,实现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目标。
本门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第五学期开设,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对专业服务技能的培养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和职业化训练,培养学生对养生旅游的深刻认识,以及从事养生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另外,课程内容属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工作范围,也就是为学生沿着职业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课程需要学习者先完成《旅游产品开发实训》《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服务流程与运作,培养基本的专业素养;平行课程有《旅游地产运营》《旅游企业技能实训》,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掌握养生旅游标准,为从事养生旅游行业相关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国还无专门的养生旅游教材,主要使用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最美中国养生游》科普图书。全书分为七篇,第一篇为养生旅游的基础理论,包括导论、心理健康与旅游、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等内容;第二篇为地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巴马、和田、钟祥、如皋、澄迈以及莱州等区域;第三篇为水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黄山温泉、阿尔山温泉、五大连池、运城盐湖、从江瑶族药浴、南京汤山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等区域;第四篇为海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三亚、北海、北戴河、刘公岛、日照海滨、金石滩、金沙滩等区域;第五篇为氧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神农架、莽山、九寨沟、净月潭、武陵源、长白山等区域;第六篇为心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灵隐寺、宝峰寺、武当山、峨眉山、衡山、武夷山等区域;第七篇为沙疗养生旅游专项,包括吐鲁番、敦煌鸣沙山、沙坡头、沙湖等区域。
本课程采用双师混合教学模式,即由1名旅游管理专任教师和1名来自养生旅游企业的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前者侧重养生旅游理论知识的教授,后者侧重养生旅游实践知识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实行集体备课模式,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得两者的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过渡自然。教学内容以书本为框架展开,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课程,包括案例教学法、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本课程学习过程包括工作任务(练习)、初步评估、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工作任务(完成)、交流分享、阶段评估(测验)、拓展学习等多个学习活动。成绩考核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将最终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占50%和平时成绩占5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了课堂表现20%,实践动手能力10%,作业测试20%等部分组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知识转化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不同需求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应该以学生开发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建构合适的校本课程体系。首先,加强学生主动的体验课程。学生体验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体会,反思的经验,强调的是学生的体会和反思过程。其次,基于学生的体验结果开发校本课程。在进行校本课程计划、实施等一系列程序中,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主体经验,让其成为课程开发的改进原则之一。最后,营造民主、开放的对话氛围。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中显示,学生更爱协作式学习方法,与教师同学一同探讨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开放民主的课堂中,学生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更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经验。
本课程现用课本偏向于论述型的专著,并非真正的教学用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内容难免生涩和学术性太强,但该书却是目前市场上已知的唯一一本康养旅游领域的书籍。为了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急需编写出一本适于开展教学和体现我校特色的康养旅游校本教材。康养和旅游都是两大涉及面极广的学科,要做到真正的交叉融合就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到康养旅游行业寻找启发灵感和积累丰富案例,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实施,有条件的话,组建校内外“双带头人”,共同打造康养旅游精品课程。
为提高学生对康养旅游实践体验和应用性技能,有必要改革实践课程授课方式,将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设计出与当地旅游资源及文化特色相契合的健康旅游产品,开展校外实地调研的场景演练教学法。由于我校坐落于沙坪坝区大学城,地处歌乐山和缙云山两山之间,周边拥有重庆北温泉、缙云山缙云寺、融汇温泉、歌乐山森林公园等多种养生旅游资源,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开展现场教学的条件。通过实地调研,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机会,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重要的一环,既是开发过程的结尾,也是开发的开始。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对课程其他因素的评价都不甚重视。随着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推出,改变了原有的评价模式,要求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成就,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课程开发自身各个阶段进行评价。首先,对教师的评价,需要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务处等部分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研讨、调查访问等的观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并进入教师业务档案。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在课程方案开发时的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反思。其次,课程开发自身的评价可以分为课程编织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和实施时的诊断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