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以“关工委老专家+合作社+青年农民(贫困户)”工作为主线,围绕“建、费、需、点、会”五字,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助推脱贫攻坚新路。
市关工委组织青年农民到猕猴桃基地学习种植技术
围绕“建”字,组建农业科技培训专家组。毕节市关工委共组建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10个,聘请专家140人。这些专家来自各个领域,有的是高级农艺师、畜牧师,有的是养蜂土专家、刺绣专家,有的荣获国家专利,有的是农牧科技的老局长、老主任等。他们是助推脱贫攻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市关工委每年都要组织这些专家组成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青年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制定每年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如2018年计划培训的蔬菜种植、茶叶种植、养牛养鸡、食用菌培植等项目,目前已经在织金、黔西、七星关、纳雍等县(区)完成培训,共培训青年农民1100人。
围绕“费”字,多方筹措资金开展培训。从2014年以来,毕节市关工委每年都向省关工委、市扶贫办、市科技局等单位筹集培训经费。几年来,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80多期,培训青年农民9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中药材、果树、蔬菜等种植技术和家畜、家禽的养殖技术。各县区关工委也筹集资金对青年农民进行培训,如大方县关工委2017年联合扶贫办、农牧局、科协等单位,筹集资金20万元,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19期,培训青年农民1840人。
围绕“需”字, 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技术指导。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青年农民的需求,每年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送技术上门的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集中培训时,把青年农民集中到党校、职业院校、示范基地等场所,采取集中“理论”授课。专家授课后,组织学员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成规模的示范基地现场参观,增强大家实际感受。在培训中,还邀请农民讲师或参训中发展产业规模较大、经验丰富的学员进行经验交流、谈感受、教方法,使培训更接地气、更有效果,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同时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分散”教学,直接到点上为农户解决问题。这种“小而精”的送技术上门服务,使青年农民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学技术。创造条件让专家与基地结成对子,若种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专家组进行咨询,专家组“会诊”后,针对病因开出“药方”。如赫章县关工委主任张德忠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把核桃种植和修剪、管理等技术以《核桃民歌》的形式编辑出版4000册,分发给种植户,深受农户的欢迎。农户遇到核桃嫁接管理等技术难题,也会经常向他咨询。通过关工委组织的培训,近千名农户熟练地掌握核桃方块嫁接技术,为全县100万亩核桃种植储备了人才。
围绕“点”字,打造示范带动。毕节市关工委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积极帮助示范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创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提供技术咨询,帮助跑项目、找贷款、出主意、想办法、成立合作社等。2018年,市关工委把县区一级关工委创建一个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实施好农村青年骨干培训行动写入了年初工作安排,并纳入市对县年度考核。金沙县创办了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七星关区葡萄种植基地,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金沙县石场乡柏杨村的绿鑫养殖基地,修建圈舍13栋306间,年出栏肥猪3000头、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已建1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铺设沼气管道1000米;建设茶叶基地800亩,新建占地300余平方米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茶叶1000斤,形成了“圈—沼气—茶叶”循环生态养殖。赫章县雉街乡青年杨波,通过关工委的引导和帮助,积极动员当地农民成立1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入扶贫资金250余万元,带动60户农户养猪、养牛、养禽等。许多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也返乡创业,有效减少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看护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市关工委组织青年农民到养牛场参观学习
围绕“会”字,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为了总结推广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毕节市关工委组织科技二传手、致富带头人代表召开科技服务工作座谈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座谈,在各县区召开现场会进行总结推广。会上,很多创业青年踊跃发言,讲述了通过参加省、市、县关工委组织的科技培训,学到了实用技术,认识了农业专家,结交了创业朋友,找到了致富门路,增强了创业信心,看到了脱贫致富希望。如赫章县青年农民杨伦回乡创业后,得到市关工委主任周长琦认可和帮助,并到他的基地进行现场培训。仅2017年,杨伦就建起西瓜大棚21个,产值28万余元,实现利润23万元;种植番茄8亩,亩种1600株,产量20余万斤,产值28余万元,除去人工等费用,实现利润22万余元。他还带动48户贫困户共145人脱贫致富,探索出442利益链接模式,即40%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40%用于股东分红,20%用于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