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春燕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郑德忠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长江,不仅是一条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
从古至今,川盐入黔,黔货出山,内河航运承载着贵州这个山区省份的诸多梦想与期盼。
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军民团结一家亲”,用门板、用渡船搭建浮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色文化,一直是贵州特别是遵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市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张景宽表示,“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时代发展需求,利用好红色资源,则有利于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遵义会议会址往往都会成为很多游客向往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我有红色情结,年轻时在遵义工作了3年,离开48年了,感觉现在更现代化了,办这个基地很有教育意义。”在遵义会议会址,今年86岁的吴火明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带着女儿来重走长征路的,要让下一代了解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纪念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平均每天有上万人参观。”据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吴德坤介绍,遵义会议纪念馆除了加强研究,把研究的成果通过陈列展览外,还同时把展览内容互联网化,围绕遵义会议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文创产品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支由讲解员、保安保洁、后勤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艺术团,正在演奏《长征组歌》。
遵义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巡展、红色培训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根植黔北大地,让红色信仰血脉永续,让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近年来,四渡赤水纪念馆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相继建设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女红军、红军医院发展、长征中的红九军团等10余个专题陈列馆,逐渐成为习水乃至贵州的一张名片、一个窗口、一块金字招牌。
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遵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走出去”,深化与井冈山、延安、百色、西柏坡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巡展、红色培训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根植黔北大地,让红色信仰血脉永续,让红色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目前,遵义市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10余个、西部国情教育教学基地10余个,“上一堂传统党课、看一批旧居旧址、走一次红军道路、唱一首红色歌曲、祭一次烈士陵墓、搞一次社会调查、过一次组织生活、写一篇党性报告”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2017年,仅遵义市委党校承接全国各地红色文化培训就达337期17317人。
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在乌江流域,在赤水河畔,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将激励千千万万贵州儿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