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清
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受江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污染问题严重,而洞庭湖的开发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設有重要意义。湿地生态旅游是以湿地作为游览对象,观察湿地景观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洞庭湖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进生态经济的转型,作为国家的生态经济试验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显著优势,凭此可开发新领域,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2-0069-02
1 引言
湿地是指陆与水之间的过渡,《国际湿地公约》将其定义:“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浅海区、河湖、水库、稻田等”。被称为陆上天然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作用重大。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湿地逐渐退化,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全球关注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维系生态平衡中有重要影响。湖区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源足调蓄力巨大,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有自己的特质,开发前景广阔。可近年来,湖泊面积萎缩,已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当前人们虽早已认识到湿地重要性,但仍然高强度索取,使得湿地开发向破碎化、陆地化趋势发展。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忽视长久发展,只会让资源日益枯竭,导致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旅游现状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天然湖约2740平方公里,内湖120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东、西、南三部分,东洞庭湖是湿地系统的核心,现均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丰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流传着一些神话故事,文化底蕴较浓。
目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例如,湿地周围的农家乐及生态农庄建设,湿地上的水上观光及鸟之旅、体验龙舟文化、张谷英村访古探幽、休闲的湿地鱼业。但总的来说,湿地旅游仍处于刚起步阶段,旅游项目建设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科学的指导。
周边的各地区都想发展当地经济,但许多项目扎堆建设,缺乏管理规划。洞庭湖地区虽然各种资源丰富,文化底蕴雄厚宜打造文化之旅,旅游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但招牌口碑未形成集群,对游客吸引力欠缺。同时当地居民缺乏科学保护观念,开发同时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加之受周围河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低枯水位期提前,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萎缩日益明显;化学肥料排放增加,“三农”问题突出,湖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呈中营养状态,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基础设施滞后,地方财力薄弱,镇化水平不高,使湖区变成相对落后地区。
所以生态旅游发展刻不容缓,其核心在于产业链循环系统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导向。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生态旅游服务业的管理上有着服务主体生态化,途径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的特点。
2.1 湖泊萎缩,洪涝加剧
湖面湖容缩小,湿地调节气候效用降低,温暖效应减退,洪涝灾害加剧。如1958年沅江和岳阳为例,冬季阮江气温高于岳阳,后两地逐渐气温相近,1983年岳阳最低温高于阮江;再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特大洪水,都是湿地湖泊萎缩调蓄功能降低的结果。
2.2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景观破坏常会出现地方性种群灭绝,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恶果。当年杨树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林地排水系统被挖掘,使浅水湖沼干涸,湿地性质改变成陆地,原有湿地的景观格局破坏,打破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原始景观破碎,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变化,为物种的灭绝创造了条件。
2.3 污染加剧,湿地生态功能衰退
洞庭湖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向河道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据调查,洞庭湖区曾有工业污染源l803个其中重大污染源l41个,湖区年排废水量、农药年施用量数字惊人。这些排污导致重大污染,湖区野生动植物和调蓄功能急剧下降。
2.4 物种衰退,灾害加剧
物种衰退数量减小,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或已灭绝。经确认曾广泛分布,但近来没有发现的鱼类33种,如中华鲟、白鳍豚等已在湿地消失。生物灾害加剧,表现为血吸虫病和东方田鼠危害等。保护湖区生态环境链刻不容缓。
3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旅游业问题研究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践出现许多问题。
3.1 地理行政分割导致缺乏规划上统一
洞庭湖湿地行政区被划分为三块,分属三市管辖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易出现忽视市场需求、盲目求发展、三市重复开发等问题,最终导致破坏和资金浪费。同时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协调决策机制,导致管理出现漏洞,难形成区域合力发展。这些使湿地生态旅游整体优势丧失,从而市场占有率低。
3.2 旅游项目单调,欠缺文化地域特色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起步晚,已有产品单一,以传统的湖区风光参观为主,针对特色湖湘文化产品开发稀少,游客体验感欠佳。其湖区中部旅游景观产品十分单调,无层次立体感,连唯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观鸟,时空制约明显。
3.3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
对湿地旅游投入少,生态旅游资源缺乏应有的保护。周围居民的过植、过牧等,使候鸟栖息地减少;洪涝威胁存在,水体污染加剧,景观简化,生产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导致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
3.4 低级的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宣传缺乏
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开发。景点存在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人员职业素质低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此外,对生态旅游理念宣传力度小、投入少技巧不高;从而对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度挖掘,特色模糊未有大的效果。
4 洞庭生态经济区湿地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4.1 从战略高度做好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
在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灵活地加以调整,保证不盲目的开发利用。此外,对洞庭湖的管理要有法可依,建立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协调决策机制,避免过多漏洞,区域发展合力,形成全面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开发。
4.2 联动发展文化旅游,合理开发民俗文化
在保留和丰富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要开發创新与自然生态结合的,排污小的,贴近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同时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具有洞庭湖标志的产品,在有季节限制的淡季产品上也开发特色旅游活动,通过打造主题旅游文化品牌吸引游客观光的同时,了解洞庭湖丰富的人文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
4.3 加大投融资支持,完善旅游业发展与保护并存机制
要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生态湿地旅游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达到条件的生态企业,实行融资、优先审批等。协调上,制定政策法规,营造一个开发又同时保护的旅游产业。
4.4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相关产业联手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严密的管理监督机制,有法律的威慑力;加大先进设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培训服务人员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大洞庭湖旅游宣传的投入,科学的利用宣传技巧,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特色。
5 结论与展望
在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球共识,旅游业也壮大的时代背景下,洞庭湖区发展选择旅游业发展路子,是明智之举。洞庭湖的发展价值有多方面体现,湿地旅游业一定是发展中污染最小、且收益主要来自文化,是深远的。而建设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洞庭湖资源丰富多样,价值很大,而此文的思考却是其很微小的一个方面,甚至还存在研究不够全面,逻辑些微欠缺的问题。湖区发展首先要集合力量,推动旅游业的建设发展;落实关键要抓项目,建设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项目上,是最重要最有效力的支撑;最后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洞庭湖所面临的发展挑战很大,对策和机制的设定需要落实,只有首先统一好一系列制度,才能联动湿地旅游业的建设开发,才能具体落实行动。统一好管理与服务人员对生态经济区湿地旅游业的管理服务能力,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景区的招牌。只有集结众人力量去落实湖区环境的保护,才有湿地旅游业的发展。当洞庭湖区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人民才既能坐拥金山银山、又能共享绿水青山,那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然已是秀美富饶的新经济增长状态。
参考文献:
[1] 罗能生. 生态服务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新型动力”[N].湖南日报, 2016-09-20.
[2] 黄茵. 促进生态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研究[R].杭州: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2016.
[3] 赵桂慎. 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4] 刘宏.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几个重大问题[C]. 2013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2013.
[5] 王会娟. 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3).
[6] 彭平波. 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1(11):35.
[7] 吴顺发. 构建洞庭湖旅游经济圈[J]. 长沙大学学报,2011(1):23.
[8]Peter E Murphy.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M].New York and London: Thomson Learning,1985.
[9]Wesche R A Drumm. Defending the Rainforest, Action Amazonia[M].New York: Quito,Ecuador, 1999.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