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

2018-09-10 06:37邓海龙
高教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院校

邓海龙

摘 要:全面推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切实增强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从内生型动力来说,要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力,内容的阐释力和学生的兴趣力;从外生型动力来说,要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目标的推动力、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政策条件的保障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医学院校;动力机制;内生型动力;外生型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030-03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ynamic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acquisi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In terms of endogenous forc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ith of teacher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ontent and students' interest. In terms of external for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driving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goal, the execution force of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the guarantee of policy condition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medical colleges; dynamic mechanism; endogenous force; external force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为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重视不够、分工不明、落实不实、力度不强和成效不足等诸多困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还在于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且没有形成合力。要全面推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就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既是全面推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医学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实诉求,还是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之意涵

厘清“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科学内涵,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科学构建这一机制的理论前提和必要条件。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复合概念,为此首先必须搞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动力”、“机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和“动力机制”等简单的子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顾名思义是指高职高专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10余门公共必修课。“体系”就是由事物内部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绝不是简单的指由这些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构成的课程体系,而是指一个“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1]的有机统一体。“动力”是驱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力量。“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2]那么,“动力机制”就是指由驱动一个工作系统运行或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就是指驱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多元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显然,推进构建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必定是一项长久的、多元的、复杂的、系统的建设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找寻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也必须注重全面性和具体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可以将动力分为内生型动力和外生型动力或者内驱力和外驱力两大类。

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方面重视不够、落实不实、力度不强和成效不明等诸多困境,我们构建了由教师信仰力、内容阐释力和学生兴趣力组成的内生型动力以及由建设目标的驱动力、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和政策条件的保障力组成的外生型动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

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内生型动力

内生型动力是驱动事物发展内在的、自发的力量,也是起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内生型动力源主要来自教师的信仰力、理论的阐释力和学生的兴趣力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信仰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性质独特且意义重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本质内容和根本功能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3]信仰是人生中最深刻、最稳定、最根本、最持久的一种力量,它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常言道,正人必先正己,育人必先育己,传道必先信道。建设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无疑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关键所在和根本动力,这也是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

工作环境和研究氛围对一个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科研极为重要。一般而言,在拥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拥有实力雄厚、知晓度高、影响力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加上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专业背景,这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一些,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底气也比较足,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也更容易。与之相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常受囿于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背景与其他高校不尽相同的特点,其职业发展和教学科研要逊于综合性和师范类院校。久而久之,医学院校的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对学科不自信、理论不自信、课程不自信,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弊病势必会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进程与效果。这就是说,医学院校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首先必须着力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力。

(二)内容的阐释力

任何一种信仰的传播和接受,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内容体系为载体。这也正是《创新计划》提出要深化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表述方式的研究的真正意蕴。在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医学院校等专业性较强的高校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难点所在。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年前的西欧社会,与现时代有时空和思维的差异,而且理解和把握这种意识形态性强的理论绝不能持“照本宣科”、“一知半解”、“断章取义”、“蓄意歪曲”等态度。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上下功夫,用“真”理论武装学生,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

具体而言,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为基础,结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医学生思想特点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疑难问题解析、特色案例解析、学生辅导读本等参考用书,以更好地促进医学院校的师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只有借助医学特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让医学生真正明其道并信其道。

(三)学生的兴趣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任何行动都会从施压强迫变为自觉自为的状态,而且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医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点是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重要内生型动力。

无论是在建设学科支撑体系,还是在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医学院校都必须紧紧抓住医学生的兴趣点,以避免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医学专业课学习“两张皮”的现象。医学院校在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时,应将医学人文等相关学科作为本学科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撑,充分发挥这些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时,也要将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典型案例、医药特色文化等元素吸纳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进程和效果。

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外生型动力

外生型动力是驱动事物发展外在的力量,也可以称其为外因,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外生型动力源主要来自建设目标的推动力、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和政策条件的保障力三个方面。

(一)建设目标的推动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导向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日趋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方面,追求项目经费高增长率、科研论文高产出率、学生高就业率以及大学排名的跃升已成为诸多高校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也常常容易忽视其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当前,能不能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目标导向,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事关能否培养出德育与智育、智商与情商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医学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理应将立德树人视为其根本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就会带来愈发强劲的动力。医学院校能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仅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的大小,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其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二)相关部门的执行力

如前所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党委的统筹协调,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精耕细作,还离不开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学院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由于医学院校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认识比较肤浅、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能力不强,这也严重制约了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比如,同等条件下,医学院校可能会重点关注并积极引进在医学界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大的知名专家学者,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等权威专家来加强本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事实上,诸多医学院校不仅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数配备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压力,而且在职务职称评聘没有相应的倾斜政策。简言之,这些都是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创新计划》的具体表现。当前,要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就必须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度,破解改革动力不足的难题。

(三)政策条件的保障力

《创新计划》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系创新的条件保障。特别是教育部于2015年9月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机构建设、专项经费、培养培训和职务评聘等做了明确要求,也为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具体路径。加强相关政策条件的落实保障机制,是促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关键环节。

提高政策条件的保障力,就是要求医学院校认真贯彻落实《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要逐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机构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医学实际的内容丰富、运行有效、功能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机制,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形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氛围和评价考核体系。

当前,深入思考并科学回答医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需求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平衡不充分的建设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探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动力机制,对于有效破解这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28.

[3]刘建军.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4):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丁楠楠,劉峰.构建高水平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若干思考[J].高教学刊,2018(07):156-158.

[6]丁楠楠,刘峰,陶仪声.全科医学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析[J].高教学刊,2017(23):181-182+185.

[7]李娇娇.与专业相结合的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初探[J].高教学刊,2017(11):116-117.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