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黄玺,一汽集团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原造型车间电钳一体化高级工人技师,后调入厂机动部,全面负责厂里电器设备的重大维修攻关课题。就是这样一位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的普通铸造维修工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掌握高精尖技术、能够娴熟驾驭世界最精良设备的当代产业工人。李黄玺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书写了传奇,成为一名攻克63项技术难关、成功改造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造型线的高级技术专家,获得9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李黄玺以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高新技术。他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自费购买计算机,建立起第一个设备维修家庭计算机系统,掌握引进设备控制原理的奥妙。特别是1991年以来,他运用机、电、钳、液压、气动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技能,先后攻克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伺服驱动系统等63项技术难关,成功改造了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型自动线,为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李黄玺先后被授予一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党员,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十大能工巧匠、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0年4月29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李黄玺代表全国2亿产业工人宣读了《为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再立新功》的倡议书,成为全国亿万职工学习的榜样。
1989年,一汽集团公司为上轿车、轻型车项目,从瑞士、丹麦等国家引进了成套的世界先进造型线,为一汽从“卡车时代”跃入“轿车时代”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在消化新技术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进口设备的说明书根本看不懂,计算机编程更是如读天书。工友们急得团团转,浑身是劲使不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李黄玺在心里默默地重复着一个字:学。丹麦迪莎公司总工程师艾瑞曾这样评价李黄玺:“从职位上讲,他还仅仅是个高级维修工,但从他的技能和创新上讲,他与我不相上下。”
李黄玺的苦学在一汽是出了名的。他没有过人的天赋,有的只是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尽管学历不高,但始终保持着一股苦心钻研、不断学习的韧劲。
李黄玺的工友们说:“跟李师傅干活就是累,他太‘抠了,总没有闲着的时候。”李黄玺在工作中只要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不把它彻底解决,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1991年厂里引进2号造型线时,外方对中方实行了技术保密。线上的动作指令代码没人能看明白,而看不懂指令代码,就意味着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无法进行生产,不得不请外国专家来扶着自己走路。而一位外国专家来工作不到10天,一汽光劳务费就要付出好几万元。李黄玺暗下决心,一定要破译这些代码,为企业节省成本。他土法上马,开始了“破译”工程。当时,李黄玺只有中华学习机为主体的家庭电脑系统,既没有打印机也没有复印机,更没有高性能的破译软件。只能先把造型线上的1.6万多个动作指令的机器码录到磁带上,再通过磁带把机器码反映到电视屏幕上,将一串串谁也读不懂的代码变为谁都看得懂的中文指令和说明文字。
1998年2月,一条价值4000万元的新型造型线在李黄玺所在的车间落户了。这条造型线的驱动部分采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伺服技术。这套资料掌握在项目合作厂家的技术人员手中。李黄玺软磨硬泡,终于一点一点地把资料弄到了手。但密密麻麻、全是英文专业词汇的技术资料在英文程度并不高的李黄玺眼里就像一本天书。李黄玺的“抠”劲又上来了,靠着读业大期间对英语学习下过的一番苦功夫,他下决心要把资料翻译出来,因为维修时“这玩意儿”太管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李黄玺这个连初中还没毕业的普通工人,硬是把十几万字的资料翻译了出来。
李黄玺好“琢磨”,他在“琢磨”中蕴涵着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1991年,企业马上要迎来全部生产线开工的剪彩仪式,2号线突然出现主机与精密带不同步的故障。经反复核对指令,也查不出原因。企业只好咨询这条线的国外供货厂家,电传发到这家公司的香港代理处,再由香港代理处传到外国公司总部,由外国公司总部遥控指挥,不断发来电传指令。3天过去了,在这条特殊的跨国热线上,电传指令发来了十几个,但故障仍然没有排除。李黄玺急了,他将成捆的图纸用自行车驮回家,对着计算机一个一个排除疑点,连续干了3个晚上。到第4天夜里,李黄玺找到了故障原因。天还没亮,他就赶到厂里,这时,国外公司还在不断传来指令,但李黄玺果断地按照自己的指令进行操作,将输入数据顺序进行了颠倒,迅速排除了故障,顿时车间变成了一片欢呼的海洋。消息传到设备引进国,外国专家怎么也不肯相信李黄玺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
1995年,企业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要靠加班加点才能保证装车的需要。忙中添乱,2号线浇注机的意大利产变频器突然坏了。向国外再订货需要22万元人民币,还要停产3个月。单位领导十分焦急,请来国内专家帮助修复,对方认为短期修复的可能性不大。李黃玺又琢磨开了,他想,进口设备虽然先进,但并不神秘,应该可以设计出一种国产的变频器替代品。李黄玺猛啃了两大本变频器说明书,反复对比两种变频器的功能和数据。他自己设计,自己编程序,3次修改方案,最后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价值两万元的国产变频器,不仅使企业生产未受影响,还为国家节省了20万元人民币。
生活上有些“迂”的李黄玺,从来没有节假日,他亏欠得最多的是妻子、儿子和父母。在李黄玺的日历上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在李黄玺每天的工作时间里,不分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厂里的设备只要有了毛病就得去找他,邻居们都知道,夜里一有敲门声,准是找李黄玺的。李黄玺有一个支持他事业的温暖的家,为了李黄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多年来,妻子已经养成了晚上不看电视的习惯。建立“家庭计算机系统”之初,儿子只有9岁,每天都想看动画片,可只要父亲用电视,这个很早懂事的孩子总是悄悄地走开。
李黄玺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我时刻问自己,企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我?国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我?我的感受是,国家最需要的是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创新的我。”
如今,李黄玺虽然退休了,但他在平凡岗位上缔造的不平凡业绩人们不会忘记,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